第217部分(第2/4 頁)
展參差不齊,波斯灣、幾內亞灣的油田更是典型的“吸管經濟”——區內工業發展低下,寶貴的油氣資源都萬里迢迢運到遙遠的消費國,相對於這些“兄弟海灣”,渤海灣更有條件、更有機會建成均衡發展、體系完備的複合經濟圈,獲得更有利的發展空間。
然而不利因素也不可小覷。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能源需求急遽增加,其速度遠超過任何人的預期,曾有權威機構預計,到2020年,中國需進口5億噸原油和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誰也不能保證這一預期不被突破。在能源缺口越來越大、原油和成品油價格一路攀升的背景下,誰又敢保證,南堡油田的開發速度不會在壓力下“超標”,從而使預期中的“百年油田”大大折壽,並直接影響渤海灣經濟的良性發展?
環渤海灣一帶工業開發歷史悠久,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固然有其優勢所在,但也給大規模開發和基建造成不少難題;這一帶空氣、海域汙染問題本已相當嚴重,渤海灣又是開口很小的內海,大規模的石油開採及石化等重汙染行業的興起,是否會令這一切雪上加霜?雖然中石油方面在第一時間已作出環保承諾,但仍有一些人士提出“暫緩開採”的建議。
此外,這一地區原本就嚴重缺水,而石化產業恰是耗水大戶;沿海石油開發、運輸需要良好的港口、交通條件,而這一地區處於東北和華北間咽喉要衝,陸地交通負擔原本已很沉重,海上又有相當規模的冬季結冰區,與之相比,墨西哥灣、北部灣、幾內亞灣都處熱帶,港口無結冰之虞,水資源豐沛,波斯灣同樣在熱帶,水資源雖更匱乏但工業並不發達,石油幾乎全部外運。從這個角度比較,渤海灣要趕上其它幾位“灣兄灣弟”並非易事。
不論渤海灣是否能成為“中國的波斯灣”,南堡油田的發現、開發和投產對於中國經濟的意義,都是怎樣估量也不為過的,因為它不緊緩解了中國能源供應的緊張態勢,提升了中國的能源安全係數和能源戰略靈活性,更給中國建立戰略效能源儲備提供了最好的契機。
………【迦納:一萬倍的價格與價值】………
一萬倍的價格提升能否帶來相應價值的升值,還得走著瞧
據說,迦納人手裡的錢馬上要更值錢了:該國中央銀行5月18日宣佈,將發行新貨幣“迦納塞地”取代現有貨幣“塞地”,這項工作於7月開始,至12月31日完成,在此期間新舊貨幣並行流通,此後塞地將完全廢止。
迦納塞地和美元兌換率大體為1:1,前者也許更高一些,而現在1美元差不多可以兌換10000塞地,從這個意義上,迦納貨幣的價格提升了一萬倍。
和許多非洲貨幣一樣,塞地幣制一直非常不穩,80年代以前通脹率經常維持在100%以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一些發達國家的幫助和一系列金融改革影響下,經濟穩步發展,通脹率大為下降,去年10月已降至10。5%,在這種情形下,用一種新的、比值較高的貨幣取代歷史上劣跡斑斑的塞地,體現了迦納政府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和躊躇滿志。
然而不能不看到,自83年至今的20多年裡,塞地的比值一直如坐過山車般上下翻飛:1983年是123%,1991年陡降至18%,1996年升至44%,1998年降至20%,2000年卻又飆升至40。9%。
稍加關注不難看出,幣值擺動的背後隱藏的是政治和經濟的動盪:每逢迦納大選年,政局不穩,通貨膨脹便陡升,反之則迅速滑落;此外,獨立至今已近47年,但迦納的經濟結構仍是“三大支柱”(黃金、可可、木材)包打天下,對國際市場依賴嚴重,而這三大支柱的國際市場又以波動劇烈、忽冷忽熱聞名,這就使得迦納經濟不得不隨國際市場的起舞而反覆重演從沸點到冰點、再從冰點到沸點的打擺子運動,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貨幣自然未能免俗。
迦納政府和央行的底氣是近來狀況良好的經濟:2005年尚有1。958億美元赤字,2006年即變成1。788美元贏餘,趁著這股勢頭趁熱打鐵,“讓新的強勢貨幣成為撬動經濟的重要槓桿”(加央行負責人保羅。阿加赫PaulAcquah語),就成為順理成章的選擇。
然而這股不同凡響的勢頭仍是拜三大資源在國際市場價格飆升所賜,這種飆升在47年曆史上發生過多次,幾無例外帶來盛極一時的繁榮景象,但隨著價格回落,又如鏡花水月,倏忽間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將貨幣改革的前提架構在這樣的基礎上,不啻在沙丘上建大廈,令人不免捏上兩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