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1/4 頁)
更可怕的是,通脹正以加速度執行著:前年的通脹率僅為1042。8%,而大前年則只有800%。面值10萬津元的同型別支票是去年6月份才推出的,而在此前幾個月,政府剛剛宣佈改革幣制,用1新津元兌換1000舊津元,也就是說,倘以舊津元計算,剛剛推出的支票面值應為2億元,而一片面包的最新價格應為357150元。
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國家因農業基礎紮實、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加上獨立後採取溫和改革政策,一度在中南部非洲成為令鄰國羨慕的經濟體。自7年前推行激進的“土改”,內耗嚴重,外援斷絕,經濟一落千丈,通脹率和失業率也水漲船高。穆加貝總統一再聲稱“辛巴威有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現在看來,推出面值越來越大的無記名支票正是主要辦法之一:這種簡單的印紙無需像鈔票那樣到國外去印,想印多少都可以,而且此舉至少可以令國民免除用麻袋背錢購物之苦——該國最大面值的紙幣不過2000津元。
然而除此之外恐難找到更多的實際意義:津元的黑市價格一跌再跌,信用已不如廢紙;國內經濟死水一潭,大批工廠、商店關門(去年失業率為60%,今年則是80%),雪上加霜的是,據聯合國艾滋病委員會估計,這個總人口約1330萬的國家,僅15歲以下兒童艾滋病患者就超過130萬,南部靠近南非、波札那等國邊境的地帶有成為絕戶死城的危險,而空前規模的大饑荒也禍不單行地降臨這片不幸的國土。
目前的情況令人沮喪:辛巴威政府顯然不願採取真正有效的措施:反思改革得失,改善投資環境,重建經濟體制,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通貨上變戲法。辛巴威的經濟已長期停滯,甚至人口也因饑荒和艾滋病連續幾年幾乎0增長,這在高出生率的非洲簡直不可想象。
南非《國際新聞通訊》特派記者普林西亞。恩德洛伍在走訪了辛巴威艾滋病和饑荒肆虐的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Bulawayo)後形容“我從沒見過這樣悲慘的境況”。如果辛巴威有關方面在危機面前仍一而再、再而三乞靈於“紙上富貴”,那麼也許不用多久,全世界都將不得不面對那裡比當前更悲慘的境況。
………【馬達加斯加:果有源頭活水來?】………
——對於一個四面汪洋的大島國而言,一衣帶源頭活水,尚不足以左右海水之清濁鹹淡。
8月17日,東非島國馬達加斯加東岸港口圖阿馬西納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這座港口正式由國營改為公私合營,向民間資本開放股份。港口管理局將改組為“圖阿馬西納港口自治經營管理股份公司(SPAT)”,對港區實行完全企業化管理。據SPAT行政委員會主席拉薩米馬那那(OlgaRasamimanana)稱,招股最終目標是讓國家股與私人股達到51%對49%的比率。
該計劃於2005年啟動,屬於2003年發起的港口體制改革的試點,按照馬達加斯加港口與水上交通局局長薩巴里斯(Sambalis)的說法,政府將給予該港一系列特殊政策,使之成為其它港口改革與發展的探路兵和領頭羊。
這項酷似中國當年特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新政之所以鄭重推出,自有其寄望所在。作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馬達加斯加超過85%的人口日平均生活費用開支不足2美元,基礎設施落後、公共設施管理不善極大制約了這個印度洋最大島國的經濟發展,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兩大症結,一是資金匱乏,二是貪腐橫行。
馬達加斯加有發展熱帶種植業、礦產業和旅遊業的良好條件,卻因僻處一隅,乏人關注,很難吸引到足夠投資;該國貪腐根深蒂固,早在獨立以前的1944年,懸念大師希區柯克就在《馬達加斯加歷險記》(Aventuremalgache)中辛辣諷刺了當地的貪腐風氣,時至今日,貪腐更成了本國和外國人士深惡痛絕的頑症,在如今的馬達加斯加,人們很容易地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貪腐:青年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好差使都給後門佔了;公園年久失修,是因為公園基金被貪汙官員吞了……儘管政府於2004年9月2日加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並隨即成立了國家廉政委員會,其負責人拉馬納德萊比女士(B。Ramanandraibe)甚至成為紅極一時的世界反腐敗明星,但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
不但如此,資金的匱乏導致官員貪汙更加風行,而貪腐成風又令無數投資者望而生畏,裹足不前。兩大痼疾交叉作用,形成惡性迴圈。
SPAT計劃、以及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