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1/4 頁)
獻饕蒼侗惹叭胃�唷⒏�吵��
法蘭西人熱衷政治,崇尚新潮,早在世紀初,他們就開始厭倦“60末一代”政治家輪流坐莊的老套局面,謀求用選票讓老一輩“休息”,這直接導致2002年總統大選出現希拉剋對極右翼勒龐的對局,但隨後的局面令人瞠目結舌:希拉剋以81。5%對18。5%的空前優勢獲勝,畢竟對於法國人而言,希拉剋也許不代表革新和未來,但他可以代表法蘭西的價值觀和現在。
作為在非洲最有影響大國的領袖,恐怕沒有一個法國總統比他更遭埋怨甚至痛恨,在他任上,法國對非洲投資減少,“憲兵”的使命感也大大下降,非航破產了,西非法郎貶值了,法國的保護傘不再那麼牢靠了;但前不久舉行、被認為是“希拉剋向非洲道別”的法非峰會上,許多非洲領導人卻流露出不捨之意:畢竟對於非洲而言,法國實在太重要,希拉剋所做的,他的繼任者未必能做到。
近年來法國一直受移民問題困擾,右翼政治家在移民問題上紛紛向極右靠攏,《解放報》宣稱,希拉剋是始作俑者:他在“奧爾良晚宴事件中”所說“移民散發出怪味和吵鬧聲”是對右翼政客排外思想的鼓勵。但必須承認,不論是總統、總理還是巴黎市長期間,希拉剋在移民問題上大體沿襲了法國傳統的開放、接納、溶化政策,對同屬右翼的總統候選人薩爾克奇的排外言論,他一直謹慎地保持一定距離。
法國是個文化大國,歷任總統、總理中有不少是詩人、小說家、藝術家,希拉剋與之相比毫不遜色。他酷愛東方文化,曾40餘次訪日、至少7次訪印和5次訪華(總統任上4次),並大力推動建成了被譽為“希拉剋博物館”的法蘭西現代藝術博物館;他秉持法蘭西政治家傳統,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廣法語影響力,法語圈也成為面對英語大潮全球衝擊陣腳最穩的語言圈之一。他還大膽突破法國傳統思路,推出24小時播出的“法國CNN”——法蘭西24電視臺,用英語、阿拉伯語等向法語圈之外宣傳法蘭西的聲音,以力圖打破“美國對輿論權的壟斷”。
歲月滄桑,號稱“黃金一代”的60末政治家如今已寥寥無幾,老對手密特朗更早已與世長辭,希拉剋的隆重謝幕,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光榮。
要說希拉剋政治生涯最大的遺憾,應莫過於2005年5月29日,他所大力推動的歐盟憲章在法國全民公決中被否了。剛剛舉行的歐盟峰會被認為是他總統任上最後的重大國際活動,他在會上公開為此向全歐洲道歉,壯志未酬之情溢於言表。
據RFI和TV5等法國媒體報道,許多受訪的法國人對希拉剋時代表露出眷戀之情,尤其對於其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為表現出超越左右立場的一致讚賞。今天,這個時代即將結束。
AUREVOIR(法語,再見)希拉剋,希望正如其本人所言,在卸任之後,他能在有生之年,以其它方式,在政治以外的領域,繼續為法國服務。
………【《加勒比海盜》與加勒比海盜】………
《加勒比海盜2》以氣勢恢弘、驚險刺激吸引了廣大電影觀眾,也引起人們對浩瀚的加勒比海、風光旖ni的西印度群島和神秘的加勒比海盜無比濃厚的興趣。據說為力求真實,拍攝方不惜工本建造模擬海盜船,並選擇海盜出沒的實地拍攝,那麼,電影中的一切和真實之間,到底有多大距離?
歷史上真有加勒比海盜麼
千真萬確。從16世紀末到18世紀,西方殖民國家在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島展開殖民競爭和掠奪,獲得巨大財富,許多商船奔波在往來於“舊大陸”和加勒比海間的黃金航線上。由於航行條件艱苦,船主待下屬苛刻,死亡率很高,許多下級船員不堪虐待,便鋌而走險,投入到海盜生涯,幹起了在海上殺人越貨的行當。
海盜是玩命的生涯,沒有義氣和團隊精神是自取滅亡,因此海盜團伙中的普通成員與老大間的關係遠比商船水手和船長間關係更平等,更融洽,但絕不像電影中傑克船長和水手們那樣同鍋吃飯,不分彼此。事實上,大頭領通常過著貴族般奢華的生活,與普通海盜間有天壤之別。
歷史上像傑克船長這樣的“自由海盜”當然有,但不多也不成氣候,真正叱吒加勒比的都是“官辦強盜”:擁有英國、法國或西班牙“私掠許可證”的海盜,對於發證國,他們是“官兵”,對於其它國家,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海盜,如號稱“魔鬼亨利”的大海盜亨利。摩根就是英國政府任命的牙買加總督,傳奇船長威廉。基德也同樣當過英國的“海盜獵人”,另一個大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