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不點兒,生病了?”金納姐姐的聲音永遠那麼好聽,樣子永遠那麼好看。我正百無聊賴,非常高興她的出現,非常高興她把又香又涼爽的面頰伸過來讓我親。
“金納姐姐,大家都吃飯呢,你也快去。”
“你乖乖躺著,我馬上就回來。”
我以為她按我說的去了飯廳,但卻有點意外地聽見樓梯上響起輕輕的腳步聲。一會兒,金納姐姐手裡拿著個大包下樓來,又進了我的房間。
“我回來拿東西,外面朋友在等我,我不去飯廳了,點點幫我給爸媽說一聲吧。”
金納臨走把一大塊巧克力放在我的手上,使我非常願意幫她的忙,那時候見到這麼大的巧克力可不容易。後來,我把看到金納的事告訴爸媽。媽媽不高興,也有點傷心地說:“這孩子現在連面都不見一個。”那時我並不懂媽媽為什麼會生金納的氣。
後來就再沒看見金納回家來,聽說她住到大學裡去了。我很想她,當然不僅是因為巧克力,實在是因為她在我眼裡是個美麗親切的人。長大以後我才想到,金納是故意挑這個大家都在樓下吃飯的時候回來拿東西的,對於爸媽的管教,她覺得不如敬而遠之的好。
金納大學畢業以後嫁了個越南人,是越南老共產黨人李班的兒子。金納跟著他回到越南的河內,當了一名普通的教師,還替他生了兩個兒子。不知道金納的出國遠嫁有沒有負氣而去的因素,但是我們家裡的人都忘不了她,會常常提起她,但一提起,媽媽又總是有點不高興。後來,由於越南國內形勢的變化和越共的黨內鬥爭,金納一家人流離失所,吃盡了千辛萬苦,那時候,中國也在搞“文革”,大家處在水深火熱,竟是誰也顧不上誰。
“文革”結束不久,金納的媽媽去世了,金納寫信給當時的國家副主席廖承志,要求回來給她的母親奔喪。廖公知道鄧發的女兒在越南的情況,就費盡周折,透過國際紅十字會,把金納一家人接回中國。廖公說,父母死了要回來奔喪,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習慣。實際上,金納回到國內和在廣州的弟弟團聚時,她的媽媽已經去世好幾年,連廖承志都已經去世。金納姐姐不僅沒有見到媽媽,竟連自己的救命恩人都沒有見上。
有一天,我拿到一份南方出版的雜誌,忽然看到鄧金納署名的一篇文章,醒目的標題是《我的羅瑞卿爸爸和郝治平媽媽》,金納姐姐充滿感情地回憶了在我們家度過的日子。
不久,金納帶著兒子來北京看媽媽。除了那雙黑黑的大眼睛,她年輕時的光彩已經完全消失。可以想象,去國離家的日子是多麼漫長和艱辛。她告訴我們,她回到祖國的時候,她兩個兒子第一次吃到糖果並有了自己的玩具。
金納和媽媽緊緊擁抱。
媽媽說:金納,你是巧手孩子,你還記得給米什卡做的小衣服嗎?它一直穿著,直到“文革”抄家,人家把它也抄走……
金納姐姐說:媽媽,我太不知好歹……
30年天各一方,音信杳然,短短兩句話,說盡了苦難也說盡了親情。
40年前,爸爸把金納姐姐領回家,現在,爸爸不在了,但金納姐姐回來了,還帶回了她的兒子,她說:“我是羅瑞卿爸爸的女兒,是羅瑞卿爸爸把我領回家……”
註釋
①王一飛(1899—1928),又名王兆鵬、王亦飛。浙江上虞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籌建中共中央軍事部門的最早負責人。參與策劃發動南昌起義、秋收暴動。1927年底在中共湖南省委書記任上由於省委機關被破壞,被國民黨當局逮捕,1928年1月18日英勇就義。
②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中共最早的黨員和領導者之一。為在中國傳播馬列主義和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卓越貢獻。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後,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後不幸被捕,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長汀英勇就義。
③博古(1907-1946);原名秦邦憲。江蘇無錫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七大中央委員。任新華通訊社社長等職。1946年4月6日與鄧發等人同機遇難。
④任弼時(1904-1950)湖南湘陰人。中共主要領導人之一,1945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一起制定了黨的重大方針決策。1951年10月25日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27日病逝。
⑤李富春(1900—1975),字若愚,湖南長沙人。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