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4/4 頁)
期間黃石還有幸被孫承宗召見了一次,高邦佐對黃石觸動很大,所以在參見孫承宗的時候,黃石終於還是說出了自己的通盤見解。
“你覺得修築覺華更好。”孫承宗驚訝地挑了一下眉毛,方震儒替他上的那封書中說他是支援防禦寧遠的。
“是,末將斗膽,敢言:築城於覺華島,造戰艦。然後奪取耀州,修築港口,然後奪取海州……”信奉制海權的黃石根本不想與後金在地面上爭鋒,他的通盤計劃就是沿著覺華、耀州、娘娘宮、復州、金州到旅順建立一系列環渤海的堅固據點,沒有海軍的後金既然不能切斷這些據點的糧草供應,那就只能強攻明軍的堅城,而拚消耗,明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吃虧的。
“停,”孫承宗笑吟吟地打斷了黃石,“是閻大人教你說這些話的麼?”
“閻大人?末將不知道,請大人明示。”黃石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不知道閻鳴泰是主張修築覺華的,孫承宗誤以為他是為這個計劃作說客的。
“你現在說得話,和你呈上來的條陳不符合啊,為什麼?”
黃石只好解釋說,這是他這幾天新得出的看法,所以和之前的條陳有所不同。
“哈哈,黃石你嘴倒是滿嚴的嘛。”雖然覺得黃石沒說實話,孫承宗倒也不以為忤,隨口又問了幾句,心想與其聽一個武夫轉達,還不如直接去和閻鳴泰商量。
明朝修築城池,或攻或守,從來都是文臣自行商議。大明朝廷可以仔細聆聽七品的監軍文臣的意見,並仔細權衡、反覆討論,但卻從來不會考慮武將發出的任何聲音。孫承宗雖然重視武將的看法,但也只是改善,而不是徹底顛覆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
至於黃石以海為路的看法,孫承宗也只是笑著勉勵了一番,顯然是也不以為然。大明臣子以海為牆的看法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並無爭奪海權的戰爭,所以明朝人並無經驗。如果孫承宗真的僅僅因為黃石的一番話就制定朝廷規劃,那才是無謀的莽撞之徒。
所以修築城池還是要腳踏實地,沿著陸面一步步延展糧道才能安心,這方面已經有很多血淚教訓,也有眾多的成功經驗可期。孤懸在敵境腹地,依靠海路修築城池在這個時代還是屬於歪門邪道。
“怪不得黃石你總是要回毛文龍哪裡去。”孫承宗也聽說過黃石的打算:“這個以海為路是毛文龍的想法吧,果然只有在他手下你才能一展所長,哈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