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頁)
朱慈烺在裡面出聲道。
姚桃轉頭朝閔子若一笑,等這稚嫩的副官推開門,她才跨步進去。
閔子若只覺得一股香氛沖鼻,忍不住用力嗅了嗅,再看姚桃搖曳的身姿,不由有些出神。
“殿下,這是登萊二府統計出來的鐵製農具缺口數,以及此次戰利品入庫細單。”姚桃已經習慣了在太子面前說話,再沒有初時那般羞澀。她牢牢把握住了財務科,以及分屬女官體系的財務、審計司,對文選司也有直接影響力。
東宮體系與女官體系名義上是兩個並行的體系,前者對皇太子負責,後者是對內宮負責。然而現在禁宮只是一個府衙,所有南渡的宮人都被分配出去幹活,女官也沒剩多少,所以女官體系實際上是服從於東宮體系的。
這個繁雜的狀況,恐怕只有在皇帝帶著內宮廷離開萊州,或者皇太子繼皇帝位,方才有可能結束。
朱慈烺一目十行看了報表,簽了已閱字樣,交給姚桃回去歸檔,又道:“馬上要夏收了,財務上要準備好一筆銀兩進行糧食採購,不要到時候措手不及。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少餓死人,所以糧食是不嫌多的。”
姚桃應了一聲,又道:“殿下,微臣有一疑惑,不知能否請教。”
“說。”朱慈烺早就習慣了老師的角色。
“殿下,白銀流通耗財耗力,能否發行銀票,憑票換銀?”姚桃見朱慈烺停下手上的工作,只是看著她,頗有些不好意思道:“微臣近來常常琢磨,東宮從二府收來稅銀,然後又轉運回去,這一來一去的工夫不都是白做的?不如在府城設庫,銀兩入庫多少便給州縣多少銀票,也當銀子用,若是有人信不過或是要出省,便去庫中換成現銀,如此不是省了許多?”
朱慈烺靠在椅背上,十指叉了兩叉。
姚桃的建議並不稀奇,戶部早就考慮過發行能夠與金屬貨幣兌換的貨幣符號,但是崇禎朝實在找不到準備金,所以這項提議便又回到了發行大明通行寶鈔的老路子上。而寶鈔其實是信用破產的貨幣符號,發了也只是浪費紙張。而且後來連造紙的材料都買不全,李自成又兵臨北京,最終不了了之。
“第一,各府縣只要出現一處擠兌,就會出現恐慌,朝廷的信譽也就難保了。”朱慈烺緩緩伸出一根手指:“第二,我們的主要收入還是田稅,農民又是最保守之人。如何讓這銀票進入社會流通環節,這也是個問題。這事如果做得好,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若是做差了,那便是誤國誤民萬劫不復。你回去可以好好琢磨琢磨,寫成啟本給我。”
姚桃得了東宮首肯,心中喜悅,福了福身就要出去。
“速度要快。”朱慈烺補了一句:“如果可行,今年的夏稅徵收就可以用上。”
姚桃有了更大的動力,動作都快了許多,遵命而出。
朱慈烺入山東之後,首先免除了徭役,也就是人頭稅,剩下的大頭稅入就是田稅。按照大明二百餘年積累下來的陋習,每次收田稅都是一輪敲骨吸髓的剝削。如果能夠運用金融手段規避可能對農民的損害,遠比依賴地方官員的操守和能力更為靠譜。
想到稅收,朱慈烺又有些頭痛。膠西有大運河,商業繁榮,膠東卻是偏僻之鄉,沒什麼商業基礎,如果要徵收商稅,除去稅收成本,恐怕所剩寥寥。
田稅主要是靠膠東本地農民。他們從地主富戶手中分到了土地,雖然讓東宮手上染了一層血色,但從社會效益上而言卻是值得的。至於如何讓東宮在經濟角度也獲得利益,就要看這次夏收的成果。
至於那些流民安置戶,每戶戶主分得八分地,親屬四分地,這種免租——耕種滿二十年年後改為永業田,可以繼續免稅——的土地,只是保證他們不至於大面積餓死,能否吃飽肚子得看老天爺的意思,說不定還要從夏收的糧食中分一部分出來賑濟他們。
不過關稅似乎可以著手考慮了。
朱慈烺再次拉下繩子,對匆匆趕來的陸素瑤道:“後天我要去登州見沈廷揚。”(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和月票~~求上榜~求支援~~~
二二八 欣聞副君徵奇士(三)
無論皇太子要見誰,都只需將那人傳來便是。然而皇太子要親自過去視察,那要準備的事就多了。從安排路線到辦理通行證,對視察地進行安全檢查,人員篩選,一樁樁都是磨人的工作。
專職秘書這差事是陸素瑤自己爭來的,不容有差。她硬咬著牙一樁樁辦好,等最終確定之後,天都快亮了。她本想抓緊時間睡一會兒,以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