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2/4 頁)
著不出售,那就是在動搖國家基石了!”
山陝糧食絕收是事實,但就算再絕收,也不至於顆粒無存。如果真是顆粒無存,李自成張獻忠也就鬧不起來了,更不可能“開倉放糧”收買人心,讓饑民跟著他們一起造反。
事實就是,各地鄉紳仍然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或是為了自保,或是為了居奇抬高糧價,最終激化成了饑民造反。
“所以,既然發現有人收購糧票套取糧食,你就應該立刻統計糧票……”朱慈烺喘氣道:“從糧票回收速度統計上,能夠看到異常加快或者減緩。還有就是監控市面上的糧價,有心人肯定能算出來,咱們的糧食每石一兩五錢。”
這個價格是內部定價,用來制定各從業人員的基本工資,對外保密。不過對於那些糧商來說,真有心要鑽空子,肯定能夠從工資支付的糧票數額上計算出這個價格。有人收糧票去買糧,就是意識到了這裡面的價差。
“誰家的糧價漲過了三兩一石,立刻通報。”朱慈烺朝後靠了靠。
姚桃應諾。
喻昌緩緩起身,道:“殿下,您該休息了。”
朱慈烺抬了抬手:“還有,現在有多少會計了?”
“回殿下,財會考試是逢丙、辛兩日開考,戊、癸兩日發榜。如今治下透過考核者有三千七百六十三人。不過大多數都是戶部和各縣的主薄。”姚桃道。
“戶部發一份通告,三個月……”朱慈烺道:“三個月後,每個商號都要註冊登記,必須要有東家、掌櫃、賬房的戶籍記錄,賬房必須有戶部核發的會計證。明年正月開始,全省商號,必須按照東宮格式記賬,以備戶部查詢。唔,這事得單獨成立一個司署,你去跟吳閣老商量一下,這個新設的司署負責全國的各項稅收。”
“殿下,那之前的課稅司……”
朱慈烺搖了搖頭:“唔,名字可以仍然叫課稅司,不過規矩全都重新訂。尤其是商稅,從山東開始,以前所設鈔關全部廢除,稅吏可以優先進行財會培訓,若是考不出來,就讓他們去修路挖礦。”
“殿下,不會被說是苛政麼?”姚桃擔憂道。
“太祖時候國子監生不好好讀書,都是要打板子的。”朱慈烺不以為然道:“又不是直接將他們罰為苦役,給他們三個月時間,讀不出來就自覺些去種地、修路、挖礦,反正不能不做事。”
大明的商稅收取機構繁雜糾纏,令出多門。若是勉強分起來,最大的婆婆就是隸屬於戶部的課稅司,各州縣的課稅局為其分支機構。在此之外還有隸屬於工部的竹木抽分局(廠、場),用來收取竹木稅,開始是收實物,後來改為貨幣。
到了宣德年間,寶鈔氾濫,為了挽救這種一本萬利的貨幣符號,朝廷在水陸要津設定鈔關,用來收取過往車船上的商貨稅。這種鈔關前後共設立了十三所,職權有大有小,譬如滸墅關非但收過往車船稅,還監管了附近的九個課稅司、局。
這三者是最大的官方稅收機構,同時還有塌房、官店、官牙也兼收商稅。萬曆時候還派出了稅使監稅,權力也是極大,近乎沒有限制,鬧得天下沸騰,多次激起了“民變”。而且各路藩王也趁著朝廷政治衰敗,大肆設定私稅,攔截過往商旅,形同搶劫。
如此種種不堪,都造成了大明稅收制度的混亂。再加上官紳不納稅、豪門勢家抗稅、官吏貪汙、商販逃稅……以至於明朝經濟遠勝於故宋,但稅收卻比兩宋都大大不如。
“新章程裡,有一條原則,必須堅守。”朱慈烺豎起食指:“天下一體,納稅為公。”
“官紳一體納稅?”姚桃早就聽說皇太子說過這個設想,但覺得太過匪夷所思,也沒深究。今日再聽到此說,不免有些驚詫。
“不。”朱慈烺搖頭道:“不是官紳一體納稅。
“是天下一體納稅。
從我家開始。”(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
三零四 江上烏帽誰渡水(七)
“請殿下收回此言!”姚桃連忙福下身去,深深垂頭。
喻昌看著姚桃,又望向朱慈烺,還沒反應過來納稅這個問題為何會變得如此敏感。
在這個皇權天授的時代,普通百姓甚至不被允許祭拜天地,只有皇帝才有這個資格,怕的就是百姓褻瀆老天。
當年崇禎欽定逆案,禮部尚書來宗道因為在給崔呈秀母親寫的祭文裡,用了“在天之靈”這四個字,被崇禎斥為“可惡如何!”【注1】
無論明朝的內閣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