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場上也被認為是皇太子的勢力更加大些。
“不管怎麼說,總算離祖宗基業又近了一千里。”周後沒話找話,對伏案讀書的崇禎皇帝說道:“這萊州府也實在呆得氣悶。”
“嗯嗯。”崇禎用手指點著文字,眉頭緊鎖,只是口中應對。顯然是充耳不聞。
崇禎皇帝從小就敏而好學,登極之後也是從不罷經筵日講,被文臣們視為有明一朝最為好學的皇帝。自他拿了東宮文集之後,更是大開眼界,日夜攻讀,雖然讓人擔心他太過勞累。但總算沒有了之前動輒暴怒的情形。
周後無奈,正要留下皇帝自己看書,只見王承恩臂託拂塵進來了。
“皇爺,娘娘。”王承恩上前行禮拜見,又道:“皇爺,太僕寺已經準備好了移駕所需一應物事,只待皇爺下旨,便可起駕兗州了。”
“侍衛呢?”周後問道。
“殿下調派了騎兵營與第一近衛營,共有千人拱衛聖駕。”王承恩道:“皇太子殿下與坤興公主殿下會在泰安州迎駕。”
崇禎皇帝聽到“皇太子”三個字。抬起頭,問道:“國運不振,一應從簡。最近一個吉日是什麼時候?”
“回皇爺,欽天監給的日子裡,以初六日最近。不過若是初六起駕,初七就在路上了。”王承恩應道。
七夕乞巧節是一年中十分喜慶的節日。自從宋人不過上巳節之後,乞巧節就成了女兒節,十分受百姓和宮中的喜愛。皇帝對這個日子自然沒什麼興趣。但皇后和宮中女官、宮女卻未必捨得。
“今年就沒好好過過節。”周後果然嘆道:“端午的時候慈烺還在外面打仗,唉。”
“七夕之後選個日子吧。”崇禎體貼道。
“在這萊州城裡也沒甚好過的。”女人的心思果然讓人猜不準,“還是早些去兗州吧。這回路上怎麼走?”
“回娘娘,取的是最近的一條道:從萊州到濰縣,走臨菑,過青石關折向西面。到了泰安州南下曲阜,然後再往西走半日路程就到兗州了。”王承恩原本對這條路沒有丁點概念。看了近衛營送來的沙盤之後,卻彷彿自己走過一樣,一草一木都在腦子裡。
他心中一動,又補了一句:“皇爺,娘娘。有沙盤在,是否要呈上來?”之前他自作主張,結果弄得皇帝和內宮灰頭土臉,還好沒有受到責罰,不過有失帝心是難免的。這回這個沙盤可不會說話,應該能挽回一些吧。
皇帝並非沒見過沙盤,但那是在東宮主持的軍議上,他高高在上,看得並不清楚。如今只要是東宮弄出來的東西,就能讓他大感興趣,當即就命人抬了進來。
沙盤比之地圖更為直觀,而且這個時代的手藝人,總有無比的耐心和對藝術的追求。他們總能在限期之內,將手上的活做到最大程度的精美。崇禎眼前這座沙盤,是後來時間寬裕的情況下做成的,上面一草一木都取自實物,無論哪一塊,都能獨立出來成為一個不錯的盆栽,真是收天地於掌中。
周後卻是第一次見,驚歎不已,讚歎道:“這倒是做得巧,虧得他們能想得到。”
“那些工匠也不過是稟命而為罷了。”王承恩不動聲色地將這功勞往皇太子身上靠。
崇禎和周後只是點頭,又取了書案上的放大鏡來看,猶自不過癮,還命人去傳了定王永王過來看。
王承恩總算是一洗前過,內心歡喜。不過等他到了外面,不經意間問起第一近衛營派了誰來,卻是被狠狠一擊,心中像是被只看不見的手狠狠地捏了又捏。
第一近衛營三個千總部,下轄六個司,派誰不好,偏偏派了坦克司!
坦克司的把總,正是那個活該挨千刀的劉肆!
……
泰安州,東宮別館。
“殿下,近來京畿南部時常出現東虜白甲兵,他們南下之心昭然若揭。”蕭陌也不希望將自己手下最富有戰鬥力的一個司調去當侍衛,尤其是把總劉肆並不受皇帝皇后的待見。他很難理解皇太子這樣的安排,是故意讓皇帝回想起不愉快的經歷?
“正因為坦克司的戰鬥力強,所以才讓他們去護駕。”朱慈烺笑道。
“那東虜……”
“沒了坦克司,你就不會打仗了?”朱慈烺問道。
蕭陌震身立正,大聲道:“即便沒有坦克司,我營仍舊可以抗擊東虜!”
朱慈烺點了點頭:“這回把你叫來,是有件事要單獨跟你商量。”
“末將謹遵令!”
“是商量。”朱慈烺笑道:“是這,你看,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