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潼關防線最終交給了的白廣恩,以此來保證更有戰鬥力的東宮侍衛營可以加緊時間修整,保持戰鬥力,同時也意味著在陝西招徠民眾的時間將更短。只是如此一來,思戰若渴的左軍千總部十分幽怨,就像自己看上的妹子被旁人奪去了一般。
“說好的潼關之戰呢!”蕭東樓騎在馬上,一手捂著眼淚不止的傷眼,一手敲打著馬鞍。
曹寧騎在他身側,冷哼了兩聲:“太子殿下從開始就沒打算要打,只是退兵時候要鼓舞士氣,就和曹操的望梅止渴一個道理。你們啊,太年輕,太天真!”
蕭東樓越想越氣道:“老子這回是被唬弄慘了。連那個乳臭未乾的工頭小子都敢嘲弄老子!”
“你是利令智昏。”曹寧舉了舉扇子:“好歹你也是個上校,跟蕭陌平起平坐的人物,也該著眼大局了。你看軍議的時候,那些老東宮軍官哪個說話?就你們吵得熱鬧。”
“是太子殿下說集思廣益有啥說啥!”蕭東樓不服氣道。
曹寧撇了撇嘴:“放屁!那是太子殿下看看下面人有誰能看得遠!看不遠還胡咧咧那是獻醜,獻醜懂不?”
蕭東樓摩擦雙拳,久久不語。突然又道:“你說他們中軍部在後面會不會抽冷子打李自成一耳光?”
曹寧正要嘲笑一番,突然聽得馬蹄聲響,由遠而近。他勒馬回頭望去,一襲火紅胖襖馳騁而來,徑直衝到曹寧和蕭東樓面前,朝兩人行了個軍禮,轉向蕭東樓:“蕭上校?”
“正是!”
“軍令。”那士兵中氣十足,臉上沒有表情,從背上取下一個蠟封的竹筒。低了過去。
蕭東樓就要開啟,被曹寧攔住,先檢視了蠟封,然後才開筒取出裡面的命令狀。蕭東樓看完,遞給曹寧,自己在附屬的回執上簽字,交給那士兵帶回去,這便算是完成了受領任務的程式。
曹寧也看完了軍令。道:“殿下的意思是,若是有人不肯走。那就由咱們帶走?”
“看這意思是。”蕭東樓眯了眯眼睛:“殿下要這麼多人幹嘛?還真是一草一粟都不留給李賊?”
只有將人一併帶走,才能保證真正的堅壁清野。否則百姓埋在地下的糧食仍舊會被闖營起出來,成為軍資。在這個亂世之中,人命不如狗,以至於所有人都以為太子殿下說是要人口,其實是要人口所攜帶的糧食和器皿。以實行堅壁清野之策。
的確,堅壁清野由太子說出來很不好聽,改成救民水火就好聽多了。
“管那麼多幹嘛,就照太子說的做唄。”曹寧無所謂道。
蕭東樓嘿嘿一笑,揚聲道:“都給我聽好了!全軍都有。跑步走!”
太子命令蕭東樓協助孫傳庭進行人口遷徙工作,給了“便宜行事”之權。這就意味著對於那些勸不走的人,可以動用武力。雖然軍民魚水情,但人口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留給李闖這樣的短命政權實在太過浪費。
即便在人口中也是有區分的,凡是讀書人一定要帶走。既然讀了聖賢書,為國盡忠就是本分。大明對讀書人的厚待貫徹始終,只要能夠進學就免去本人的徭役和部分田稅。既然享受了國家的優待,國家有事自然也該出點力氣,起碼不能留下資敵。
其次便是壯年勞力。對於東宮而言,這些人不一定有資格當兵。但是對於李闖而言,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拿起武器上戰場。與其讓他們浪死沙場,不如帶走,承擔沿途體力勞動,到時候也是開墾山東荒地的主要勞動力。
這兩個大頭抓住,依附在他們身邊的老人婦孺自然也只能跟著走,否則只能困斃家中。
壯勞力好抓,但讀書人卻大多是士紳階層。
有恆產者有恆心,這些人是寧可改朝換代也不會願意跟太子去一個千里之外的地方。而且這些人大多有莊院。這個時代的莊院類同于山寨,只是沒有樹旗造反罷了。在莊丁的守護之下,地主武裝抗擊朝廷官兵也是常有的事。
這時候就需要東宮侍衛營出馬了。
往往這樣的人家,更容易成為李自成的物資倉庫,所以絕不能放過。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所需要的糧食,也只有出自這樣的人家。
山陝連年遭災,遍地餓殍,但並不是說就沒有糧食,否則李闖開什麼倉放什麼糧?只是因為這些糧食都被集中在了官府和富戶手裡。而其中比例更是一成在官府,九成在富戶。這些富戶兼職糧商,囤積糧食,哄抬糧價,最終在天災之上又加了一層**。對於這樣的人,朱慈烺也沒有什麼同情心,更不講究什麼名聲,先取了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