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2/4 頁)
明”肯定是犯忌諱的,所以已經改成了更早的名字:永安宮。
在李自成的“御案”上,放著一本朱太子派人送來的小冊子,封皮上寫著《方陣戰術》四個字。還不忘鈴上“御賜”印章,讓李自成扔了揪心,看著堵心。
劉宗敏站在李自成面前,道:“聖上,這書中所載方陣。的確要比我軍常用戰陣更為犀利。”
李自成當然知道順軍的常用戰術:一哄而上是主流,能列成一個橫陣往前衝就已經算是強軍了。
“若是真如書中所言那麼奇妙,為何不見朱家用過?”李自成與朱慈烺交過幾番手,也能認出那是戚爺爺的鴛鴦陣。在這個時代,各種兵書戰冊在書肆裡就能買到,十分便捷,問題是絕大部分人就算買到了也無法照那個章程練兵。
這是受到了組織能力限制的,沒有細化的評估標準,沒有強力的執行力,光看書是看不出戚家軍的。
“恐怕是……這個方陣針對東虜大軍。”劉宗敏當然不能說:咱們是不可能練出鴛鴦陣的,將士們都沒那個能耐天天操練。
在陝西安定下來之後,大順軍也開始進行操練,但訓練強度上去了,口糧消耗也就大了。於是他們理所當然採取了減少訓練次數的做法,從三日一操改成了五日一操,現在更是十日難得一操。這如何讓士兵形成戰鬥本能?能記住自己的站位就不錯了。
“能練出來麼?”李自成問道。
劉宗敏被俘之後自信大挫,只是穩妥道:“可以先從中權親衛開始編練。”
“不用了,直接發給各將軍,讓他們都照此編練。”李自成長嘆一口氣,道:“在這上頭,朱家太子還是有些本事的,否則他如何能夠殲滅石廷柱,打跑巴哈納呢。”李自成原本不相信《皇明通報》上的戰果,也以為是兌了水之後用來振奮人心的故事。
誰知道北京潛伏的探子很快就傳來了訊息,建奴的損失恐怕比《皇明通報》上說的更慘重,以至於多爾袞被氣得暈過去,覺羅巴哈納全家都被罰入辛者庫為奴。經歷了一片石的大敗,李自成自知打不出這樣的戰果。
“就怕朱賊居心叵測。”劉宗敏雖然覺得這個可能性極小,但不得不提醒道。
“要是讓東虜佔了陝西,從河南過去就是捅他後腰,他還指望額們跟東虜好好拼殺呢。”李自成冷笑道。
“聖上,湖廣的人馬要不要調回來?”劉宗敏道:“這回東虜來勢洶洶,怕是一場惡仗。”
李自成與孫傳庭決戰之後,率領主力北上,奪取陝西,在襄陽、荊州、承天、德安四府留下了七八萬人馬。這些人馬都是老於戰陣的兵卒,可謂精銳,用以爭奪湖廣,保衛“襄京”。
只是白旺終究沒有名將之才,手握如此重兵,仍舊無法將左良玉趕走。
左良玉固守武昌,養寇自重,並沒有北上襄陽的打算,所以天下大亂以來,湖廣戰局倒算平緩。
現在荊襄四府是大順主要的產糧區,要供養整個陝西數十萬大軍,已經是力不從心了。如果再調兵北上,左良玉肯定不會放過這四府之地,那時候大軍吃什麼去?
李自成搖了搖頭:“能守住就不錯了,倒是可以從寧夏那邊調兵過來。白廣恩不是在寧夏麼?讓他來,現在這些朱賊一個都靠不住,還是放在眼皮子底下踏實。把那些朱朝降將都調過來,讓他們打頭陣!”姜瓖、唐通的先後叛變,讓李自成頗為氣惱。
不過要說打頭陣卻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沒人知道滿清主力在何處渡河,只能沿河據守。
高一功、王良智鎮守榆林,李過鎮守延安,其他如白廣恩、馬科等部分散部署在延安和西安之間,扼守孔道,沿河防禦重要渡口。因為上次吃了地雷的虧,李自成也沒忘記給防河諸部配發火藥和猛火油,用來破冰伏擊。
李自成親自帶領親衛駐守西安,又給了劉芳亮五千人馬,命他扼守潼關。在他看來,如此佈置,陝西可謂是固若金湯,斷然不會讓清兵得逞。他現在擔心的就是北直、山東那邊扛不住,使得清兵從河南西進,抄他的後路。
至於指望山西的明軍牽制清兵,李自成連想都沒想過。(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推薦票~~~!還有誰知道那個作家等級是什麼意思?好神奇呀~~
三二七 北風捲地白草折(六)
阿巴泰騎在馬上,頭暈目眩。他本來是要留守盛京的,但因為多爾袞前線不利,濟爾哈朗才硬是將他也帶了過來。
這回濟爾哈朗讓他督領南路滿蒙大軍,也是因為在崇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