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3/4 頁)
持,只能棄一面了。”
多爾袞陰森森地看著蘇克薩哈。
蘇克薩哈飛快地低下頭去,知道自己已經觸了逆鱗。
北攻南守兩面出擊是多爾袞定下的策略,誰敢當面說決策有誤?
雖然事實上的確如此。
滿洲兵少,漢人降兵又靠不住。至於漢軍旗,最早只是用來放火器的。照黃臺吉的說法,只有體力不支的人才選為火銃手,其戰鬥力不問可知。
而且蒙古各部多少有些鬆動。他們與明廷打了三百年的仗,明廷放著河套不管,等於揹著一隻手跟他們打了三百年。這讓蒙古各部早就積攢下了對大明的陰影。沒有滿洲大兵的支援,蒙古人恐怕連入關搶劫的能力都欠奉。
想到蒙古人,多爾袞又想起了那支在倒馬關被擊潰投降的蒙古騎兵。那些騎兵都是來自科爾沁和察哈爾的蒙古部族,其中還有自己四福晉的親戚。據說岱森達日也是草原上有點名氣的小頭人。沒想到竟然被明軍一個局百來人給打敗了。
而且輸在一個十幾歲的小小尉官手裡,明軍甚至連個遊擊將軍都沒出現。
“棄南,則京師不保;棄北,則所獲不保。棄哪面?”多爾袞抑制著頭風發作,努力以平和的聲音問道。
“主子,照咱們的老規矩。只有拿回家的才是所獲。”蘇克薩哈不敢再莽撞了,小心翼翼道:“如今北京和山陝都不是咱們的。咱們席捲一圈,只要能將阿哈、財物帶回關外,就是歷年來所獲第一啊。”
有道是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獵人們都知道,只有剝皮剔骨燉熟了的獵物才是真正的獵物。
蘇克薩哈這話倒是讓多爾袞心中寬敞了許多,很多事換個角度來看的確會有翻天覆地的效果。
比如朱慈烺前世讀書時,有人抱怨足球場太小,於是學校將之改為兩個超大的籃球場。從此再無抱怨。
現在也是一樣。從奪人社稷、滅人國運來看,清廷貌似失敗了。不過,將去年到今年的種種都看作是“搶西邊”,則不失為史上最為成功的“搶西邊”!
——難怪漢人要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之後果然天地大開!
多爾袞頓時覺得頭痛好了許多。
“不過退出關外……”多爾袞又有些遲疑:“諸申肯麼?”
蘇克薩哈露出一抹苦笑:現在誰還想留在關內朝不保夕?還不都是想著多帶點奴隸、財貨回老家過好日子?
在離開了明廷的習慣性運作之後,北京城作為一個近百萬人的大都市,如今已經成了一個垃圾場。
同樣的城市佈局,明人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基本分為兩大類。能爛的和不能爛的。不能爛的都是無機物,運走填埋造山。能爛的都是有機物。是用來堆肥的。至於居民日常產生的穢物,更是人家拿著銅錢求買的好肥。
至於人、貨、垃圾走哪道門,何時走,都有規矩。正是這些生活習慣讓北京城一直運作良好,乾乾淨淨,在萬曆年間就已經人口過了百萬。卻不會發生汙水橫流、瘟疫肆虐的情形。
對比當下,北京就像是個大垃圾堆,四處都蚊蠅,滿城飄散著或濃或淡的臭味。如此衛生條件之下,五六月間竟然沒有爆發較大的時疫。足可見上蒼對滿清實在偏心偏到姥姥家了。
“主子,西面濟爾哈朗還有十餘萬眾,南路阿巴泰、洪承疇也還有十萬。靠這二、三十萬大軍,要走還來得及。”蘇克薩哈道:“一旦明軍再多些,咱們就算想走也未必能走成了。”
“我要走,誰攔得住?”多爾袞不信邪。
蘇克薩哈張了張嘴,本想說:明軍為何要攔住?跟在大軍後面一口口蠶食,豈非更高明的主意?最終還是忍不住了。
“二、三十萬大軍……”多爾袞突然有了另一個主意:“索性統統調到南路來,一舉攻下濟南府,讓朱皇帝再動動筋骨!
“主子,那盛京那邊……”
不等多爾袞考慮盛京老巢的安危,一個戈什哈冒著被殺頭的風險將兩則同時送到的軍報放在多爾袞案上。
多爾袞只看了個標題,便止住蘇克薩哈,先讀起軍報來。
蘇克薩哈只見多爾袞目光如掃,飛快地將兩封塘報讀完,重重拍在桌上。他鼻孔張大,牙關緊咬,像是有話要說,卻終於一個字都沒說出來,直挺挺地朝後仰倒,摔在地上。(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
四一六 輕裘緩轡踏地來(二)
“也不知是真是假。一個大人,好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