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部分(第2/4 頁)
破了伊斯坦布林,能征善戰的鄂圖曼人在黃色炸藥的威力下只能痛苦地求和,希望戰爭早日結束。
大明帝國最終退兵一千里,將邊境固定在黑海西岸。直至波斯灣,歸還了伊斯坦布林,結束了戰爭,並且強迫鄂圖曼人公平公正地展開商貿活動。
無論在戰術還是戰略上,大明都獲得了完美的結局。
在美洲方面,也因為黃色炸藥的功勞。西班牙人最終同意了割讓墨西哥城以北所有領土,並且尊重大明在美洲的價值觀,立法禁止奴隸貿易,並將現有的奴隸有秩序地送回非洲。
然而戰爭並沒有就此謝幕。
隆景二十六年,明軍西南邊防軍與莫臥兒帝國在若開山脈發生了邊境糾紛。隨後三個月裡,明軍李定國部翻過了若開山,佔據孟加拉,西北軍則攻破了喀布林——這可以說是莫臥兒帝國的發源地。
戰爭持續了六年,南北兩支明軍共三十萬眾。在斯里蘭卡結束了莫臥兒帝國的歷史,大明多了一個印度都司。
隆景三十一年,因為戰爭漸漸遠去,軍功貴族們不得不尋求新的立身之本。他們跟著皇帝陛下的投資方向,將新領地上獲得的戰利品投入了科學研究之中。在其後的十年中,大明就像是科學家的遊樂場,只要有一個異想天開的設想,就有人願意為之投錢。
因為這些軍功貴族才是科學技術的最終獲益人。所以智慧財產權在大明受到的重視遠比朱慈烺的期望更有過之。
隆景三十七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機研製成功。電力在經過三十一年的孕育之後進入了這個世界。
隆景三十八年,皇家電力集團成立。同年底,其下屬的燈具集團日產照明燈泡五千個。到了三年之後,隨著電動機和發電機的飛速進步,燈泡集團在全國三十九家廠房的日產量達到三萬個,並且持續上漲。
隆景四十年。以化學電池作為動力的電動四輪車出現在了京師街頭。
隆景五十年,宋應星終於完成了他早年的內燃機計劃,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內燃發動機。然而此時大明的電動機已經成為了主流,人們更願意使用沒有汙染的電動機,而且幾乎沒人能夠從新誕生的內燃機中看到前景。
宋應星只得將內燃機送給了皇帝陛下。據說這個燒汽油、髒兮兮的機器,可以成為一種飛行器的心臟——除非電池發動機能夠克服其不穩定性和過於昂貴的造價等缺點。不過皇帝陛下一如既往,先將這種新動力機器用在了火車上,大大提高了鐵路的運載能力。
隨著內燃機車的出現,大明的交通脈絡持續性地上漲,各種工業原材料的開採也變得更為高效。
在隆景五十年至隆景六十年的十年間,生產力呈現出爆炸式的進步,所生產的物資幾乎是過去三百年的總和,以至於計量單位都不得不十倍、百倍地擴充套件。
隆景六十七年,朱慈烺在享國六十七年之後,在自己米壽——八十八歲生日那天,將皇帝位傳給的已經頭髮斑白的皇太子朱和圭。
朱和圭在儒學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對於姍姍來遲的皇帝寶座並沒有半分興趣。
他甚至拒絕了儒臣們改元的建議,宣佈從自己開始,乃至於嗣君,將繼續使用隆景年號,讓這個偉大的時代千秋萬載延續下去。
面對兒子的表態,朱慈烺沒有半點欣慰。
因為作為帝國情報機構的創始人,朱慈烺很清楚這背後蘊藏的真相。
皇次子朱和圻掌握了令全世界驚恐的皇明近衛軍;皇三子朱和垣控制著皇家旗下的諸多產業,尤其包括皇明報業和鐵路、航運;皇四子朱和垠隨著傅山修道,被朱慈烺冊封的全真大方丈,在民間有四太子的說法,頗為信眾尊崇;
皇五子朱和坍畢業於經世大學法學院,年輕時就去了歐洲,擔任皇明駐泰西諸國的大使,主持了第一次世界性質的大會,在“尊重他國領土”問題上,迫使全世界承認了現在大明的疆域,在國內清流和青年中頗得人望。
他還以大明軍力為後盾,起草了國際法,成立廣州國際刑事法庭。對海盜、販奴、種族屠殺等反人類罪刑進行審判,在泰西盟友的幫助下,讓大明真正成為一個世界帝國。
當朱和圭戴上的皇帝冠冕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處境沒有絲毫改變,他仍舊生活在聖明偉大的父皇的陰影之下。
“既然我無法改變,你們誰都不要改。”
新皇帝在心中已經想好了那個飄渺的“憲法”。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從父皇口中聽說的利器。
“訂立憲章,日後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