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4 頁)
董卓伸手接過我手中的小木箱,笑著撫了撫的頭,便一手擁著我出門。
“大人,不好了!”還未出門,便聽到郭汜的聲音。
我哀嘆,想走得低調點都不成。
“何事?”董卓皺眉。
說話間,郭汜已走到跟前。
“我不是都已經吩咐下去了嗎?帶兵回涼州。”董卓冷聲道。
笑意微淡,我側頭看向董卓,原來我的如意算盤沒有那麼響,就算回涼州,也是一隊兵馬一同回去,如此這般,我的拐帶計劃宣告破產。
“我們正在整兵,只是丁原駐紮在洛陽城外的兵馬有所異動,正欲開戰。”郭汜稟道。
“丁原?”董卓抿唇,眼中逐漸冰冷下來,帶了一絲若有似無的嘲諷,“那就開戰吧。”
“是,大人。”聞欲開戰,郭汜眼中竟是微微一亮,如欲食人肉的野狼一般。
自古亂世出英雄,時局越亂,對於郭汜這一類野心勃勃的傢伙來說,越是揚名立萬的好時機吧。
命運由天定,半點不由人麼?只是原來,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笑笑再等等,殺了丁原,我們便回去。”回頭看我,董卓微笑,神情全不像在討論殺人之事。
我能說不麼?
丁原在城外,要董卓棄他的兵馬於不顧,斷然不可能。那些士兵一個個皆隨他出生入死,又豈能說棄就棄?
或許,董卓遠不像他所表現的那般冷漠絕情。
“大人,丁原正在城外搦戰!”樊稠衝了進來,“他說……”
“說什麼?”董卓問。
“他說……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而篡也。”樊稠略略低頭,回道。
我看向董卓,他竟是淡笑起來。
記得三國演義中盧植有說過這麼一段: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立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而篡也。
太甲、昌邑王皆有大錯,伊尹、霍光才廢皇帝立新君,如今這番話非但指出當今聖上無大過,而且分明有藐視董卓這未參與國政、無伊霍大才的“外郡刺史”之意。
“可是我們城外只有五千兵馬。”樊稠又道。
“五千又如何?我們西涼軍個個驍勇善戰,以一抵十,何愁取不到丁原那老兒的人頭?”郭汜抱拳道。
董卓只是看著他們,並不開口。
“況且是丁原是那老兒先行開戰,就算我們示好,也未必能活著出了這洛陽城,還不如拼死一戰,尚有勝算。”見董卓不開口,郭汜又道。
郭汜雖然好戰,但他也說得有理,丁原先行開戰,就算我們示弱,他也未必放我出洛陽,但董卓兵馬只有五千,就算拼死獲勝,也只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