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玄心師叔還沒有開竅。”真慧恍然大悟,一臉喜色,似乎解開了什麼至關重要的秘密。
孟奇見外面的玄心沒有停止腳步,顧不得給真慧講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事情,招呼著他跟了上去。
一路繞過大小佛殿院落,孟奇只聽到一片誦經之聲,空靈悠遠,分外洗滌人心。
“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不知怎麼的,孟奇就想到了這幅對聯,此情此景,實在太貼切不過了。
“咦,真定師侄,你也聽過水月庵門口的這幅對聯?”玄心笑呵呵地問道。
孟奇汗毛一立,故作鎮定地道:“聽家父提過。”
只能推到那莫名其妙的侯爺身上了。
玄心也不奇怪,語氣唏噓地道:“師叔我曾經去過水月庵,見過門口這幅對聯,所以印象深刻,那時候,庵主以多年地榜第一的實力,強行衝擊法身境界,希望能證得‘大慈大悲觀自在菩薩金身’,可惜卻失敗坐化。”
“大慈大悲觀自在菩薩金身?”孟奇愕然出聲,心中莫名火熱。
玄心收起唏噓,呵呵笑道:“水月庵立派之根本就是《觀自在菩薩心經》,若成正果,可得‘大慈大悲觀自在菩薩金身’,屬於大菩薩、大阿羅漢金身之一,遠遠高於普通菩薩金身和羅漢金身,只次於如來金身、阿彌陀法身和菩提金身,嘖,可歷代以來,水月庵也就只有開派庵主證得。”
“這樣啊……”孟奇覺得自己臉皮發燙,心臟亂跳,這個世界竟然有菩薩金身,佛祖金身等,真是又刺激又讓人神往。
此時,眾人踏入了“講經院”後,玄心收斂起嬉皮笑臉,不再說話,一本正經地帶著孟奇等人進了一處偏殿。
“玄恩師兄,這是雜役院新進的沙彌。”玄心低宣了一聲佛號後,指了指孟奇等人。
誦經堂內高坐前方的是一位眉毛雪白的枯瘦老僧,同樣穿著黃色僧衣,面前擺著書籍和木魚,手中握著戒尺。
“你們分別坐下。”他指著下面還空了大半的蒲團,而每張蒲團前面都有一張小几。
孟奇和真慧等人不敢說話,各自找了位置跪坐下來,又等了半刻鐘,一個個小沙彌陸續趕到,其中就有真德等一起入寺的“同伴”。
他們詫異地看了孟奇等人一眼,顯然沒想到雜役僧也能到講經院學習。
玄恩敲了敲面前的木魚,讓小沙彌們都安靜了下來,然後聲音不高不低地道:“未來三年,只要你們不違背寺規,每日此時,都可來此識字,除了普通文字外,還得修習梵語,以便研讀古經。”
他頓了頓道:“但今日教授你們文字之前,先得引導你們踏入武道。”
聽他這麼一說,孟奇精神一振,腰背下意識挺得筆直,雜役僧也能得到引導?
這樣的疑惑也讓真德等人瞪大了眼睛,那雜役院和武僧院有什麼區別?
“不管是道門靜功,還是世俗流法,武道修習之路的第一步皆大同而小異,是為氣脈初通,強神健體。”玄恩沒有理會真德等人的疑惑,自顧自地講述道。
孟奇聽得專心致志,生怕漏了一個字。
“這一步在道門叫做‘百日築基’,意指奠定武道修行之基,所謂‘百日’,既正常而言,百日之內,任督等經脈氣滿自開,我佛門則稱之為‘定中修身’,因為唯有心靜入定,不散不亂,真氣方能自然化生,填補竅穴,開通氣脈,而世俗稱為‘開脈’。”
玄恩大致介紹著“定中修身”(百日築基)的要點:“人身有三百六十五處大竅,每化生一口真氣後,皆要填入竅穴,而每一處大竅需九口真氣方為充足……”
“每次入定一刻鐘,只能化生一口真氣,故根據各人每日修行時間,大致百日到一年,既可完成這一步。”
“入定之時,六根清淨,不妄想不急切,一刻鐘後,自有真氣化生,其中一半由督脈上行至頭頂百會穴,再下行於上顎,生成一口‘金津’,另外一半,則由任脈上行,及於下顎,化成一口‘玉液’。”
“‘金津玉液’相逢,會匯成一口清且甜的唾液,這在我佛門稱為‘甘露’,之後吞嚥‘甘露’,填入相應竅穴……”
玄恩反覆將要點講了幾遍後道:“等到‘定中修身’完成,則精氣神皆足,氣脈初通,身體強健,如此方能進入下一步‘禪定蓄氣’,我佛門又稱為‘長養聖胎’。”
說完,他要求各個小沙彌嘗試入定。
此非禪定,只要求心靜,並不算難,對思緒較少的小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