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2/4 頁)
旦攻陷便成堅固據點,趁著現在拓跋燾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何越身上時,我們要抓住機會攻下那些堅固得足以防禦的大城。
劉義恭的話王敬弘不敢反駁,劉義恭是劉義隆親弟,受爵江夏王,統兵甚多是劉義隆最為信任的人,他所說的話有多少分量,王敬弘自然清楚。
劉義恭見沒有人反對,接著道:“杜在城有兵將三萬多人,若非何越隨時威脅著他,杜肯定不會任由頓丘,清河等郡落在我們的手裡。所以此番不取城,便有縱敵之患。”
劉義隆聽罷點頭道:“確實如皇弟所言,不過城城牆高厚,杜是拓跋燾手下有數的將領,攻打城非同尋常,必須要有十分把握才行,否則一旦戰敗,先前所得將得而復失。”
到彥之上前道:“陛下聖明,杜能謀善斷,非比尋常。拓跋燾以杜為徵南大將軍,以城託付給他,此次要攻打城必須要有十分把握,不然將功虧一簣。臣有一計供陛下參詳。”
劉義隆大喜,忙問道:“到將軍有何妙計?”
“臣以為城牆高難攻,不宜直接攻城。此次北上應該以略地為主,先攻陷內黃、武安、、邱縣、涉縣等地,再攻下陽平郡為屯糧之所,截斷城糧道,使杜缺糧,然後使人招降。
招降不成再行攻城。”
劉義隆想了一下向劉義恭問道:“皇弟以為如何?”
劉義恭眉頭緊皺,半晌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轉頭向身邊的檀道濟問道:“檀將軍認為怎麼樣?”
“臣以為不大妥當。”
劉義隆皺眉問道:“為何?檀將軍可以暢抒己見,不必有所顧慮。”
檀道濟向到彥之問道:“到將軍認為攻陷內黃、武安、、邱縣、涉縣等地,再攻下陽平郡需要多少時間?”
到彥之想了一下回答:“在杜有備的情況下,應該需要三五個月才行。”
“三五個月已經是夏末,城在短短三四個月之內是不可能被我們攻陷的,等到秋高氣爽,胡騎南下,要解城之圍易如反掌,內黃等縣很容易被攻破。如此一來我們被挫動銳氣,最後只能解圍退兵。”檀道濟向劉義隆道:“所以臣認為不大妥當。”
“檀將軍可是有另外計劃。”
檀道濟點頭道:“臣確實有一個計劃,只是需要兵馬眾多。”
“需要多少兵馬?”
“至少二十萬。”
檀道濟的話讓偏殿內的一眾人嚇了一跳,二十萬人馬宋國內不是沒有,但是把二十萬人馬交由檀道濟、到彥之和劉義恭這實在是太令人不放心了。而且後勤糧草也是一個較大的問題。
劉義隆為難了一陣,問道:“檀將軍先將你的計劃說出來聽聽。”
“臣以為要北上攻取燕代,二十萬人馬是最少的,拓跋燾各地守軍也不少於二十萬人,而且我們還是攻城的一方。何越僅在關中便有近二十萬人,荊湘隨時還能夠給他支援。若是我們出兵十萬,估計連城都難以攻克。”
王敬弘忍不住問道:“檀將軍,城內杜手下不過三萬多人,十萬大軍攻城,應該沒有多大問題吧?”
“問題是城不是一座孤城,杜手下確實不過三萬之眾,但是中山還有不少魏軍,萬一我們在攻城之時,魏軍以鐵騎馳援,那又如何?”
王敬弘被檀道濟問得有些語塞,半晌道:“何越不是還會對拓跋燾進行牽制嗎?”
“何越要攻打拓拔魏,現在可能分兵兩路,一是沿太行山北上攻打雁門郡,另外從北方東出攻打盛樂。這兩處都能夠震動平城,令拓跋燾不能自安,很明顯何越攻打拓拔魏不是為了得地盤而是要令魏國境內產生動盪,最好能夠逼迫拓跋燾遷都這一類勞命傷財的事情。所以何越只要出兵十萬便可。但是我們是爭地以戰,必須逐一北上,掠地並不實用。只有胡人因為騎兵眾多,來去如風,才有掠地奪糧以為給養,我們則剛好跟魏軍相反。”
聽完檀道濟的話之後,偏殿之內的幾個人心情無不沉重起來,但是沒有人能夠反駁檀道濟,要攻取城,北上再攻佔冀州和中山,二十萬人確實是必須的。
江夷見偏殿內氣氛有些沉悶,向檀道濟問道:“檀將軍還沒有說你的計劃呢?檀將軍到底是要如何用兵?”
檀道濟笑道:“若是在下手下有二十萬人馬,會分兵四路,讓拓跋措不及防。”(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籌備人馬
彥之向檀道濟問道:“檀將軍要如何兵分四路?”
檀道濟笑道:“要是我有二十萬人馬先選擇其中精銳騎兵三萬從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