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偏安於世。雖然建康為江東形勝之地,然而居於繁華之所必然使人心懈怠,不思進取。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如此。建康原本繁華,北方各大士族南遷之後,建康更勝往昔。與之相比長安洛陽直如豬圈狗槽,一文不值。江東富饒之地,士族長居於此,落腳生根不願再圖北上。江東立國至今百餘年,北伐不斷,卻鮮有得朝廷支持者,雖然華夏錚錚男兒層出不窮,然而死於朝廷之手遠多於死於胡人之手。”
何越沒有想到梁津繞來繞去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這話是在提醒自己北上抗擊胡人是有巨大風險的,而且這風險是來自江東朝廷。
梁津看了何越一眼,見他滿是狐疑之色,笑著解釋道:“我生於北地,死在北地是理所當然的事。只是藉此提醒你而已,若不是慕容德勒兵琅琊郡使東海告急,朝廷絕不會出兵。百年啊,朝廷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格局,妄圖改變者若非如桓溫那般執掌大權,必埋骨於北地。”
何越見梁津說起北伐,忍不住問道:“自從東晉立國之始直到如今有幾次北伐?”
“東晉自立國以來直到如今北伐眾多,但是能夠大舉北伐者而揚名於後世的不過數次,祖逖、庾亮、殷浩、桓溫、謝安。然而他們終究功敗垂成。”
何越臉上的肌肉不由地**了一下,這些人都是能夠數得出來的人,那也就是說還有更多的北伐壯舉,但是在百餘年的時間裡,這麼多人北伐沒有成功,這其中必然有眾多的原因。
“祖逖未成功是因為江東不支援,庾亮未成功是因為本身才幹不足,殷浩未成功是因為手下叛亂,恆溫未成功是因為目的不正,謝安為成功是因為病逝。雖然最後他們都功敗垂成,卻各有自己的原因。”
何越點點頭問道:“如此說來,他們各自有不具備北伐的條件,並非完全是朝廷的失誤?”
梁津剛要回答的時候,船隻已經進入京師水道關卡,收住話沒有再說下去,弄得何越不上不下鬱悶至極。
雖然梁津並未說出五次北伐失敗的原因,但是何越相信這跟朝廷終究是有些關係的。正如梁津所說的那樣,江東立國百年五次北伐豈可能在萬眾一心之下盡皆敗北?估計這其中拖後腿的事情不少。
進入京師之後,何越跟梁津直奔南琅琊郡城,南琅琊郡城是朝廷設定在建康附近的僑郡,安置的是從琅琊郡南遷計程車族和百姓,也正是王家在建康的勢力城池。
由於何越跟梁津現在連低階的將官都算不上,只是得謝琰舉薦才入京師,能投的地方也就是稍有交情的王家。
何雁得訊二人前來,早使人在渡口等候,二人一下船便跟著王家人來到來南琅琊郡城。
南琅琊郡城建在建康北面,周圍二十里,城牆高大寬厚是拱衛京師的重要城市。城中原本都是琅琊郡南遷的人,但是經過這麼多年之後,郡城內的人已經變化了很多,許多跟王家有關的人6續進入郡城,使得南琅琊郡城成為建康城的延伸部分,繁華非凡。
郡城內商肆店鋪林立,有百貨俱全的“大市”,還有紗、谷、鹽、花、草和牛馬等專門小市。由於王導為江東立國宰相,所以南琅琊郡城不僅佔據了京師附近最好的地方,而且在王家家族財力的刺激下成為附近最大的商貿中心,這令兩個初來乍到的人不停地四處觀望,名副其實的鄉下人進城。( )
第九章 王家要求
南琅琊郡城一棟豪華的庭院裡,何越跟梁津使喚著跟隨而來的親兵將行李搬運至屋內。還沒有忙好,何雁就帶著人來探望他們。
二人見何雁簡直將自己待為上賓,才剛剛到她就親自來探望這不禁讓他們心生錯愕。
隨著何雁一同來的除了家人護衛之外還有一個年老的貴婦和一個年紀在三十歲左右的男子。
不用介紹何越也知道這個年老的婦人應該就是何雁的婆婆,那個被孫恩殺死的會稽內史王凝之的夫人。這個老貴婦身上雖然穿著華麗,但是臉上卻帶著落寞的神色,老來失伴是人生一大苦事,就算生活上再怎麼富有也不可能替代那個不成材的老伴。不過即便如此老貴婦舉止優雅,可以讓人想見她年輕時那種顛倒眾生的迷人樣子。
“老身謝道韞,承蒙二位在太湖仗義相助,王家一門大小感激不盡。今日二位能來京師,千萬不要客氣,好讓老身酬謝二位上次的恩德。”說著就朝何越梁津行禮。
謝道韞說話語氣溫和,抑揚頓挫,十分中聽,而且不似平日所見貴族那般傲慢。
“我們兄弟二人皆是鄉野小民,禮數不周之處還請老夫人見諒。太湖之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