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都沒見過,這次見這邊要開業了,全部跑了過來看看,順便提供一些意見出來。
“呀!郎君弄了這麼多的海鮮過來,還有沒見過的東西,這是準備在我們的酒樓開業的時候做來吃的麼?”看到李好帶來的海鮮,幾個女人忍不住驚訝了一番。
“不是了,這些可是好東西。都是我的學生們在船廠那邊抓過來的好定西,等下準備做給你們吃的,酒樓開業的東西到時再從這周圍採購就好。”李好聽後笑著回道。
習慣性的動作,每次自己的酒樓開業的時候,李好都會邀請一些人過來吃上一番,到了瓊州這邊也不例外。這邊的官員,還有一些大商人,都是李好邀請的物件。
瓊州這邊要大力開發出來,以後少不了這些人幫襯。李好官職雖然很大,但是他一個人做不了全部的事情,所以請這些人來吃上一頓酬謝並不為過,另外還有一些事情要商議下。
最後順便把自己的酒樓推了出去,這些人吃過之後覺得好吃,以後這酒樓就不用擔心沒生意。這些人都是有錢人,他們以後在這邊會有生意來往,掙他們的錢正合適。
對於那些商人來說,李好的事情他們知道的不少,一見李好要邀請他們吃飯,一個個早就伸長脖子等著了。而瓊州這邊的官員反應稍稍好點,他們已經習慣了李好的作為。
而且這邊的幾個主要官員都是李好的學生,李好什麼習慣,他們都清楚的很。所以宴席開始的時候,一個個早早的就跑到這邊來,然後等著開宴,在自己老師面前,他們不需要太刻意的講究什麼。
這次的酒宴跟李好以往辦的酒宴並沒什麼多大的分別,主推是這邊的特色美食。東山羊,文昌雞,加積鴨和和樂蟹,以及瓊州三珍都在李好的推廣之中,這也是能給這邊的百姓帶來經濟效益的好東西。
而這些東西做出來的美食確實美味,讓那些過來參加酒宴的商人每個人吃了之後都難以忘懷,這種東西想要往其他地方推廣出去,這個看起來並不難。實際上李好還讓人特意給李恪,以及長安的李二送了一些過去。
特產這東西,要想名聲更響點,在這個時候走御食的路子無疑就是最好的廣告。皇帝吃了都說好,還有什麼比這廣告更響亮?到時這邊的這些好東西想要不賣個好價錢都難。
除了特產,另外一個就是這邊的商業發展。除了幾種特色的美食,這邊的水果也是李好這次重點推廣的東西。他把一些水果的保鮮方法拿了出來,過來的商人可以投錢購買這些技術去掙錢。
除了保鮮,還有罐頭的加工方法,這個對於大唐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東西。但是李好手下的人早已掌握了這種儲存技術,不過現在李好手上的東西太多,所以這項技術他準備放了出來。
但是有限制,得到這項技術後的前三年內必須在瓊州島這邊生產運營,拉動這邊的經濟增長和人氣。另外這邊以後會成為一個大港口,這些罐頭對於遠洋的人來說,也非常需要。以後那些商人想往其他地方投資建廠,這個李好就不再管了。
“鹽場那邊現在要做出一些改變,以後我們不在針對散戶發售食鹽,而是直接按地區劃分,每個地區由一個人總攬當地的食鹽渠道,其他散戶可以去當地的食鹽總代那邊批發銷售。”
最大的一個改變應該是食鹽的銷售方式,雖然因為鹽場的產生帶動了不少鹽販子過來這邊販賣食鹽,給這邊的經濟帶來了一些收益,但是這樣便不利於鹽場的銷售,人太多了也顯的混亂。
所以李好直接就提供了這個方法,每個地方的食鹽銷售競標。誰得到了代理權,只要給鹽場交納足夠的定金,這邊就直接按每月發放足夠量的食鹽過去,然後每月一結。
所有賬單必須走南方銀行的銀票渠道,這樣一來,省了雙方的時間,順帶照顧了車馬行的貨運生意,還照顧了南方開發銀行的生意。至於那些不願意的,那就沒辦法。
現在鹽掌握在李好手中,他說了算。實際上用李好這種方式,對於那些代理鹽商來說,也省了不少事情。他們不用擔心帶著大量資金走那麼遠路的安全性,也不用自己再跑南方這邊來運鹽,只要在代理地安心等著,每個月結賬便好。
第二百八十章 青黴素
“鹽場的事情就是這樣,是否合作悉聽自便。不過除了這個,這邊的鐵礦現在已經探明瞭不少,並劃出了份額出來,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買下一個礦山經營,其他的也可以選擇,官府不限制。”
除了鹽場,這邊的鐵礦和玻璃作坊也進入了招標發賣之中。只要那些商人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