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這是兩畝地種的紅薯,還是土質一般的旱地。李好種紅薯的時候特別的丈量了兩畝地出來,然後想看看這東西的實際產量。
長安城邊上那邊他暫時看不到,一來一去時間太長。所以那邊都是忠叔在跟進,而且劉仁軌和崔知悌兩人都盯著那邊,李好也不用怎麼擔心。
“這裡的紅薯稱好沒?”看了看自己地裡的紅薯,這些紅薯並不是那種個頭特別大的薯種,不過非常均勻。大部分大小差不多,澱粉含量也非常高。
“稱好了,一共四十二石。”旁邊的一個少年拿著登記的本子跟李好彙報了總量,這些孩子都會簡單的計數。
“多少?”一邊的李恪聽到這數字後,似乎不相信一般大聲問道。他身邊的幾個衛士的反應也差不多,都以為自己聽錯了,一臉的不相信。
“一共四十二石有餘。”旁邊的少年不知道李恪什麼身份,看了眼李好。見自家少郎君並沒什麼反應,立刻大聲回道。樣子很自豪,自家小郎君從不在自己的莊子上用資料造假。
李恪其實看到那些堆的像小山一樣的紅薯後就已經相信了,這麼多的東西堆在一起,看份量就不少了。只是這數量還是太驚人啊,畝產二十多石啊,所以他才會變的那麼失態。
第一百一十章 終於逮著機會吃牛肉了
李恪雖然不種地,也沒怎麼接觸這些。但是大唐每畝地糧食產量有多高,這個每年都會有人彙報,他還是很清楚。而眼前的這個產量,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太遠!
“這個產量有點偏高,實際上這些紅薯應該種在更貧瘠的土地中,這樣才不會佔了主糧地。我這邊照料的也比較好,花費的精力和肥料也充足,實際產量應該在十到十五石左右吧。”
看到李恪的反應,李好笑著解釋了下。紅薯確實比一般的糧食要高產一點,但是也沒那麼離譜。土地的肥沃,天災一樣也會有影響。
要不然歷史上明以後為什麼有了這些高產的作物,還是有那麼多的人餓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過相對來說,這個產量已經比這個時候任何糧食的產量都高了。
“產量十到十五石也已經足夠了!非常足夠了!”李恪激動的打斷了李好的話,唐朝的糧食產量大眾認可的說話是粟畝產1…2石,水稻的產量最高,不過是畝產4…5石。
然而這些糧食加起來也比不過眼前的紅薯,畝產十到十五石!是那些糧食的2…5倍了,這產量不要太高,李恪能不激動麼?
只是今天註定是李恪無法淡定的一天,這邊的紅薯剛剛統計完。那邊瀟湘商會的富商們也跑了過來,他們是過來統計李好的二季水稻種植的產量。
這個時候的二季水稻剛剛搶收完,也已經曬好準備入倉。產量多少,這個時候來計量剛剛合適。李恪看到這些人過來,也忍不住好奇的跟著過去看看。
第一季水稻剛收完種第二季水稻的時候,李恪已經回長安去了,他不太清楚這邊的事情。現在看到這些富商興師動眾的跑過來看二季水稻,李恪覺得這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多重?結果出來沒?”稱量的地方已經圍滿了人,其他人擠不進去。這個時候站在外面的那些富商們已經等不及結果,扯開喉嚨朝裡面喊了起來。
“四石半!”裡面很快就有人大聲吼了起來,這又是一個奇蹟的資料!第一季他們一起過來見證了一畝地的產量,那時是五石半,現在又是四石半,合重十石。
“十石!兩季畝產十石!這是一個神蹟!”外面的人聽到裡面的話後,全都沸騰起來。對於他們來說,這個時候一年畝產十石,這真的就是一個神蹟!
南方這邊水稻的有記錄最高產量是兩季畝產六石,這個資料已經就是奇蹟了。沒想到李少君過來後,直接超過了那個奇蹟一大截,畝產十石!
“這個資料已經偏高,不過正常兩季水稻按我這種方式耕種的話,產量應該在6…7石左右。”李好苦笑了下,趕緊跟李恪先解釋一番。
特別是種子和土質的好壞,這個必需說清楚。實際上他這個畝產十石並不算種的好,這是因為種子好。這個種子來自系統,不過用的是這個時候的耕種方式。
如果按照後世的耕種模式來算的話,這個糧食的畝產兩季應該在十到十五石左右。畝產一季十石或以上,那估計得上超級水稻,一般的水稻很難達到。
“賢弟,這些東西會讓大唐人們永遠記住你的!”李恪到這個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心中的意思了,只是激動的抓住李好的手直哆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