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頁)
如果中了,都會有機會。
在這次朝議風波中,同樣倒黴的還有所有的佛寺。不管有沒牽涉到這件事情上面來,李二重新放了旨意下去。各地嚴禁新建新修寺廟,百姓嚴禁入寺為僧。
所有寺廟中四十歲以下,無論僧尼,必須還俗,寺廟佔用的耕地全部還回。大唐人口現在嚴重不足,各地都要以鼓勵生育為重,嚴禁出家,而不限制結婚生育的道家不在其中。
事實上李唐初期,因為人口的原因,一直都在限制這個佛家發展。只是李二自己神經也有問題,身邊一出了什麼事情,就立刻修佛寺什麼的祈求,所以這東西一直都是屢禁不止。
而這次的事件正好給了李二一個最好的理由,加上寺廟這東西在這個時候沒有有效的手段控制就會拼命的侵佔周圍良田,嚴重影響大唐人口增加,李二乾脆一次性全玩了下來。
而他現在有什麼迷惑也不用請示那些高僧去解惑,因為那些高僧有的有問題,這次查出來的人中,就有好幾個是所謂的高僧,這讓李二對這些人現在極度反感起來。
感情這些人就是利用自己來解惑的時候,來忽悠自己。如果不是這次被軍方無意捅出全部原因出來,恐怕李二現在還迷在鼓裡呢。
這讓李二對於釋家不再相信,然後逐漸偏向道教。有點小疑惑跟自己的老祖宗交流一番,這道家新修正了一些東西后,比高僧說的更適合李二的需求。
重要的是,道家有不少高明的醫術,能診治這個時期李二身邊的皇子皇女身上的所有疾病,這讓李二更傾向道家這邊。而聽說道家那邊有嚴格規定,任何道教人嚴禁干預朝政。
這些東西跟李好的關係不大,他也不會過多的參入進去。自己身上的髒水乾淨後,李好小松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好好的在長安過一個年了,整個李府和武家的女人們全都鬆了一口氣。
這段時間來,因為這件事情跟李府關係疏遠的不少。整個李府和武府全都懸著一顆心。除了知道真正情況的李好,和猜出部分原因的小武,其他人都一直在擔心著。
然而到了此時,李好完整脫身,還升了一品。那些疏遠的人全都想要再度挽回卻已經不再可能,誰也不知道,原本已經群臣指控的傢伙,轉身就翻了身。
李府以後的崛起已經無法阻擋了,誰也不曾想過,李好如此年輕,就有了滅國之功。現在已是高位在身,怎麼看以後都是前途無限,這樣的人誰還能小瞧?
就在這個時候,房二的婚禮也開始了。因為這場尚公主的婚事,那些原本要砍頭的傢伙們全部沾了光,除了主犯被殺之外,家屬全部改為發配嶺南。這個時候的嶺南跟後世發達的南方差太遠了,那都是偏僻地方。
貞觀十二年就這樣落幕,這一年曆史上發生的事情,有的發生了,還被改變了。比如剛剛結束的吐蕃之戰,整個吐蕃現在成了大唐的安西都護府,這跟原歷史不同。
而有的乾脆就沒發生,比如小武進宮,這妹子本來是貞觀十一年進宮,現在卻沒有。這代表著李好已經影響到大唐了,未來會變成什麼樣,他現在也不清楚了。
最後局勢原本沒有的,現在卻發生了。比如自己被黑,還有那些跟吐蕃勾結的人的清掃。以及那個倒黴催的李泰,現在被李二勒令在家老實修他的括地誌,或許這是李二對李泰的一次嚴厲的不滿。
這種事情在原來歷史上並沒發生,一些小問題李二能夠容耐李泰出來蹦跳,但是涉及到世家的事情上面去了,李泰的表現讓李二很失望,所以這次李二才會勒令李泰。
儘管李二自己也是出身世家,但是作為皇帝,李二清楚的知道實際對皇權的影響。所以李二才會在大唐開科舉,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慢慢削弱世家的影響力。
自己的兒子們瞎折騰這個還好說,但是跟世家扯上關係後,這問題就大了。李二自然會對李泰很失望,而且李二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讓李泰做太子。
貞觀十二年結束後,貞觀十三年開始。這一年剛開始,發配到嶺南那邊的犯人就傳了一個不好的訊息,嶺南那邊出現了越人叛亂,嶺南告急。
“這事情你們怎麼看?”李二把河間王李孝恭,李靖都叫了過來商量,李恪也在。河間王和李靖兩人平過江南,他們跟嶺南那邊有接觸過,算是知道嶺南那邊的情況。而李恪現在就督潭州那邊,一樣要接觸那邊。
“嶺南那邊山嶺太多,瘴氣到處都是。從長安這邊調兵過去恐怕不合適,只能從潭州那邊取兵。”河間王想了下後回道,他並沒深入過嶺南那邊,對那邊的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