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頁)
於李好來說,這些東西都很重要。他能從這些資料中大致知道那邊的情況,也明白該怎麼去進行搶救工作。天花這東西在後世雖然被消滅了,但是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治療。
這東西只有防,在疫區給所有的人做好預防措施,控制那玩意的蔓延過程。李好一邊瞭解長安的情況,一邊不時去系統那邊查詢一番,看有沒什麼特效的東西可以治療天花。
根據騎士所說,最先出現疫情的地方在長安邊上的一個縣城的一個村子。從第一起病例發後不到五日,天花很快傳染了那個村子周圍其他的五個村子,並且有繼續蔓延的趨勢。
到騎士接到訊息過來尋找李好的時候,整個關中地區因為疫情死去的人已經過了兩位數,而且還在呈爆發式的狀態遞增。
最先發現疫情那邊的縣令急得跳腳,一邊請大夫給那些病人治理,一邊向朝廷奏報。要知道那個縣離長安城只有幾十多里,這裡出現瘟疫,對長安的威脅太重。
然而,這一切還是太慢,加上最初的時候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讓瘟疫迅速的往其他地方傳了過去,各種不利的訊息也快速的朝四周傳了過去。
隨著瘟疫的訊息四散,不僅那個縣城周圍的村鎮一片慌亂,就是長安都城內一百零八坊的百姓也全部陷入恐慌之中,無數百姓都準備居家遷往別處去。
第一百六十四章 燎原
“凡亂散佈謠言者,斬!凡不停朝廷勸阻者,斬!哄搶起亂者,斬!”一連穿串的斬字出來後,著實嚇著了不少人。
朝廷的動作很快,一邊嚴禁亂傳訊息。另一面令太醫署一位太醫帶著幾位太醫丞領著太醫署四十多位醫生,帶著滿車的藥材出城下鄉,往最先出現疫情的縣城趕去。
同時禁軍也派出了一位將軍領軍出城,將那縣各村之間隔離開來,禁止任何人進出。這算是一套比較成熟的應對方案,要不然這種恐怖的東西就會以野火之勢向四周蔓延。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和流言,它們比疾病更令人崩潰。那個縣各村鄉親此時就是這樣,面對這種看不見的恐懼,他們都害怕了,拖家帶口往村外逃難。
逃到哪裡根本不在乎,重要的是離開這已經被瘟疫佔據的家鄉。保住一家老小的命,哪怕當流民當乞丐也認了。地沒了,還能租種別人家的,但是人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只是這些百姓們能想到,那些官員一樣能想到。所有的路都被軍士們牢牢看守著,一律不準通行。縣令和軍士大聲吆喝著讓村民各守其家,勿使瘟疫蔓延愈盛。
這些場面李好都不知道,他只是從來請自己的這些騎兵嘴中來了解長安那邊的情況。而他才剛剛從長安離開幾天時間而已,這疫情來的太迅猛了。
“不知道孫思邈,孫老神醫知道這件不?他現在在幹什麼?”李好離開長安的時候,老孫已經在道教和李好的協助下,還有李二的默許中,把大唐人民醫院拉了出來。
這是一種完全跟以往醫術分科不同的種類,就連太醫院的很多醫師都不太理解。但是人民醫院的院長是老孫,他說這樣可以,那些太醫就沒幾個能反對,所以這醫院也就弄了出來。
“孫神醫正帶著自己的學徒們去往長安周邊各個地方去施診去了,而之前進軍中關於瘟疫的防護措施也是孫老神醫提供的意見,就連向皇上申請調小郎君過去也是因為孫神醫的提議。”
隨著天花在長安周圍的蔓延,痛苦的,感人的,悲傷的,無奈的,也一幕幕在長安都城外上演著。這個時候正是考驗人心的事情,好的,壞的,在這一刻全部顯露出來。
醫療落後的古代,對疾病和瘟疫的控制真沒什麼有效的手段。很多時候要靠天意,靠運氣,甚至靠鬼神。每逢大災大變,皇帝只能領著大臣們祭天罪己。
如果不是李好早就印刷了一本瘟疫防禦論出來,要不是李好跟老孫說過這方面的事情。恐怕朝廷這邊連控制疫情區的人向其他區域流動都不會做,更不會去做一些防禦措施。
這是一個很悲哀的年代,當天花蔓延到長安都城邊沿時,長安城的民心已然動盪不安了。東西兩市商鋪關門歇業者十佔七八,坊間商戶和百姓紛紛帶著妻兒投奔外地親友。
坊官武侯們好言盡勸,仍無法遏制百姓們對死亡的恐懼。商鋪歇業,工坊停工,城中賊盜劫掠之事頻,糧價徒然高升……
由天花引出的一系列連鎖反映越來越嚴重,李二終於意識到這場瘟疫的可怕,連夜召集文武大臣於太極宮問對。三省六部官員通宵達旦,忙著處理一件又一件突事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