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2/4 頁)
是有一大批軍師、謀士、干將。其中最厲害的就是何朝瓊、袁天帆、鄭海權,還有一個讓徐存最信任的梅愛方。
有這些人為徐存效力,徐存自然不需再為瑣事操心——徐存只要把握方向,其它的事自然有人幫他幹。
鄭海權僅用一天時間就幫徐存找出了能給徐存提供最優越條件的銀行——花旗銀行。
鄭海權所找的花旗銀行可不是香江的花旗銀行分行,而是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三百九十九號的總行。
以不帶已抵押給中銀集團的美麗華酒店舊翼和金鐘二段這兩塊地皮的皇圖置地做抵押,花旗銀行願意給徐存提供七億美元的貸款。
得知徐存準備動用至少十億美元做美元與港幣之間的外匯,花旗銀行願意給徐存提供十四倍槓桿。
最大槓桿只有十四倍,這未免讓徐存有些失望。
不過——
對此,徐存倒也能理解——雖說,正規有監管的外匯交易,美g最大的槓桿是五十倍,英g最大的槓桿是一百到兩百倍,但這都只是在資金不大的情況下。就拿徐存的這十六億美元為例:要是給徐存的這十六億美元配一個一百倍的槓桿,就變成了一千六百億美元了。是問,在八十年代初,有幾家銀行能拿得出來這麼一大筆錢,尤其是在短時間內?而且,如今的港幣極不穩定,天知道港幣能不能貶到日元那種程度?
後來,徐存又親自去找了宋黎輝談了談——礙於霸業銀行跟中銀集團的盟友關係,宋黎輝召開股東大會商議一番之後給了徐存一個二十倍的槓桿,不過同時又給徐存設定了五億美元的上限,而且止損線設定的極為保守。
九月初,徐存、何朝瓊、鄭海權以及一個七十四人團隊開始在中銀集團總部的至尊級操盤室內建倉,在一比九點四時開始掃港幣。
轉天,徐存、袁天帆、梅愛方以及另一個八十二人團隊飛往紐約。
同天,徐存等人在花族銀行總部的至尊級操盤室內建倉,也是在一比九點四的時候開始掃港幣。
……
中英第二輪談判一開始,英g就堅持“主權和治權分離”的立場,即“在承認中g對香江的主權的原則下,由英g大體上像過去那樣管治香江”。
而中g則堅持主權和治權不可分割的立場,所謂“主權屬中、治權屬英”,實質上是否定了中g的主權,是以一項新的不平等條約來代替舊的不平等條約,是中g絕對不能接受的。
所以,第二輪談判很快就不歡而散了。
然後是第三輪談判……
第四輪談判……
中英雙方在香江主權上始終談不攏。
因為談判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前景很不明朗,香江人心浮動,港幣匯率及股市急速下滑。
對此,英g政府與港英當局不僅不採取措施穩定局面,反而推波助瀾,藉機大打“經濟牌”,向中g施加壓力。
導致美元與港幣的比例迅速攀登到了一比九點六,反應到外匯市場上就是到處都在拋售港幣。
如此形勢,讓徐存橫掃港幣出奇的順利,以至於沒等到美元與港幣的比例攀登到一比九點六,徐存手上就沒有資金了。
爾後,徐存便將蘇蘋小隊和另外五支六人小隊留下來保護梅愛方和袁天帆,而他本人則先返回香江了。
……
(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章 就因為一個封殺令?
抱歉哈,那章得等明天早上了,停了一整天的電,晚上七點多才來。
潘迪聲祖籍廣東潮州,其父潘錦奚早年家貧,靠省吃儉用,擁有藝林、金輪兩家鐘錶行。
潘迪聲從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學畢業回到香江,他並未像一般富豪子弟那樣參與父輩的企業管理,而是從父親鐘錶行的最低層——售貨員做起。
六個月後,潘迪聲又飛往日內瓦,在瑞士著名的鐘表珠寶店chopard當了十八個月學徒。
十八個月的學徒經歷,不僅使潘迪聲掌握了手表工藝,更重要的是,他學到了瑞士人如何經營高檔鐘錶及貴重珠寶行的經驗。
一九八零年,潘迪聲帶著自己創業經營的全盤想法回到香江。然後,他向父親借了一百萬美元,在香港最高階的購物中心中環置地廣場開設了一家迪生鐘錶珠寶店,開始了他靠名牌、精品創業的傳奇故事。
中環是香江的高階商業區,租金昂貴。潘迪生以瑞士高階手錶——勞力士、蕭邦等及名貴珠寶為號召,在港人心中樹立起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