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可是,最後令東吳人非常失望的是,被水沖走的藤甲兵竟然都還活著,不是他們水性好,而是他們身上的藤甲有救生衣的作用。
這裡的河流多數是支流,和粵江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粵江那麼寬大的河流,尚且無法將他們完全消滅,更何況這種小溪流。
東吳人這才知道,蜀軍的藤甲不但刀槍不入,而且水火不侵,猶如神物。
也有部分火槍兵被沖走,不過他們看到發了洪水,第一時間就拽住身旁的藤甲兵,大部分人同樣靠這種辦法逃得了性命,只是身上的火藥被浸溼,無法再用。
總的來說,東吳軍的火攻和水攻最後都沒有對蜀軍造成多大的殺傷,只不過將蜀軍弄的很狼狽,行程也被大大地延誤。
至於依靠有利地形阻擊蜀軍,那就更沒有作用了。遇到這種情況,蜀軍就用大炮去轟,用熱氣球飛上天投霹靂雷去炸,無論怎麼樣的地形都被推枯拉朽地炸個稀巴爛,然後蜀軍再輕鬆地佔領敵軍陣地。
最後,蜀軍還是艱難地走到了衡陽城,原本只用不到十天就能走完的路程,他們走了整整一個多月,真是可以用龜速來形容。不過相對於他們的龜速,在番禺城的宣旨欽差更慘,他現在才拉完肚子,剛準備啟程北上追趕劉厚的步伐。
如果是一般的部隊,在東吳軍這樣的襲擊下,可能就永遠到不了衡陽城了。就算能到達,也必定損失慘重。
但是劉厚的hong軍雖然來得很慢,但是好歹到達了,而且損失也不算太重。在這場游擊戰對抗中,蜀軍損失了一千多人,這是指死亡的,受傷起碼也還有兩千多。
對於這個時代其他部隊來說,這樣的傷亡率實在不算太重,畢竟這是面對著20萬敵軍的偷襲呢。
但是在hong軍的歷史上來說這算是比較嚴重的一次損失了。就算和10萬人正面對碰,以現在hong軍漸趨成熟的戰法,可能也只會損失幾百人。由此看來,陸遜的確是個有點本事的人。
相對於蜀軍的損失,東吳人的傷亡大了幾倍,他們這次起碼死了五千人,多數是被蜀軍的眼鏡蛇特種部隊殺傷的。
雙方在衡陽城下對峙起來,面對蜀軍只有3、4萬的軍隊,陸遜一點也不敢小瞧對方。他現在已經知道了蜀漢太子這支部隊的一些秘密,知道了他們的攻擊力有多恐怖。
陸遜命丁奉領五萬人在城池左側的高地上和蜀軍對峙,命周泰領五萬人在右側一條河流的對岸和蜀軍對峙,自己和徐盛領十萬人馬在城中策應。
東吳三支部隊隱隱成品字形將蜀軍包圍在中間,既可互相策應,而且又各自有天險依託,顯然是怕了蜀軍強悍的攻擊力。有城池或高地或河流這樣的地形阻擋,可以防止被蜀軍一舉擊破某一部,而其他部來不及救援。
果然,劉厚對於這樣的局面也是很頭痛。陸遜這個簡單的品字型佈陣,卻不是那麼簡單。只要一部被攻擊,其他兩部就會發動起來,夾擊敵人。
本來這種簡單的陣型也不難破,只要同樣兵分三路,分別和東吳三路人馬相抗衡就是了。說來說去還是hong軍人數太少了,無法做到分兵同時剋制東吳三路人馬。
如果分兵,每路人馬太少,成不了規模,無論是藤甲兵還是火槍兵,都擋不住敵軍悍不畏死的衝鋒。
一籌莫展的劉厚只好下令部隊選擇有利地形安營紮寨,暫時先和東吳軍對峙著。將蜀軍不攻擊,東吳軍竟然也不自動攻擊,同樣安營紮寨靜觀其變。
等了三天,關索帶去收復零陵的人馬追了上來。原來劉厚部在東吳兵層出不窮的陷阱、偷襲之下,行軍速度超慢,這段時間,關索已經完成了零陵的佔領。
趙雲從第五師抽調了五千兵丁接手零陵的城防,然後繼續從輜重隊抽調人手補充第五師的兵力。而關索則帶著出征計程車兵日夜兼程,追趕劉厚大軍的步伐。
見到關索回來,劉厚大喜,隨著這批士兵的迴歸,hong軍的兵力充足了很多。雖然還是有點少,不過勉強可以和東吳人一戰了。
戰場不是無限大的,沒有那個地方可以給20多萬大軍一起上陣廝殺。東吳人雖然多,但是也必然只能輪番上陣。
自己只要選好地形,紮好營盤,不讓東吳人四面八方同時攻擊自己的部隊,就根本不用管東吳人有多少人馬。
劉厚也將部隊分為左中右三路人馬,每路約一萬藤甲兵,兩千火槍兵。準備開始和東吳軍展開廝殺。
劉厚首先選擇攻擊的目標是高地上的丁奉部。原因很簡單,蜀軍最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