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住魏吳兩國30萬聯軍如潮水般的瘋狂進攻。
當然,這當中有三個半關鍵點,第一個關鍵點是他提前收到了魏吳兩國出兵的訊息,所以提前做了準備。
尤其是糧食和物資的儲備,荊州是蜀國從其他兩國走私糧食的中轉地,這裡常年儲存著大量的糧食,在關公提前施為下,截留下大量糧食,這才使得他能堅守那麼久而沒有出現缺糧的情況。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可以說,這次的戰事“中情局”立了大功。第二個關鍵點是火器和火藥。劉厚當年在荊州建立了一個火器的裝配工坊,後來又建立了一個火藥生產作坊。
也就是說,城中有一定的火器和火藥存貨,這些火器和火藥在守城中幫了大忙,它們大量殺傷魏吳兩國計程車兵,屢次城池將要被攻破的關鍵時候,都是靠著火器和火藥挽回敗局。
第三個關鍵點是剛才說的,劉厚當年在荊州建立起的護城河、甕城和城防工事。這些東西使得攻城難度增加了幾倍,魏吳兩國也為此付出大量傷亡。
最後半個關鍵點是關公,經過上次的慘敗後,他驕傲的性格有所收斂,整個守城過程中沒有做出什麼不理智的過激行為。屢次被魏吳兩國的將士辱罵、激將竟然都不為所動,既沒有出去和人單挑,也沒有中計領兵出城偷襲敵營。
面對烏龜殼一樣的荊州城,魏吳兩國聯軍如老鼠拉龜一樣,無法下手,圍攻了4個月竟然都無法攻陷城池。4個月後,諸葛亮的援軍終於趕到了。
諸葛亮的援軍不過只有區區三萬人。就這三萬人已經是成都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的蜀國僅有的力量了。現在蜀國邊境到處在打仗,兵力早就不足了。
劉備不斷地徵兵、徵兵再徵兵,現在民間連耕種的青壯年都很缺乏,如果諸葛亮敗了,蜀國再也派不出哪怕一個兵去支援了。
不過諸葛亮沒有讓人失望,他先是用他最擅長的火攻破張遼所部兵馬,再於險地設伏,誘殺曹仁還剩下的三萬部眾。
張遼、曹仁兩員大將雖然僥倖逃脫性命,但是他們麾下的人馬都損失慘重,無力再戰,只得退回襄陽城休整。
趁著東吳兵還沒反應過來,諸葛亮帶著連番大戰剩下的約兩萬兵馬,趁亂進入荊州城中,和關公匯合。使經過四個月守城已經損失慘重的荊州守軍注入了一支生力軍。
可是,反應過來的東吳人很快就重新包圍荊州城,將諸葛亮和關公一起包圍在城裡。經過四個月的消耗,城外的東吳軍還有十二、三萬之多,城內的蜀軍加上諸葛亮帶來的生力軍一共還有5、6萬。
雙方的兵力對比約二比一左右,和開戰初相比,似乎好多了,然而,情況並非如此。
此時,蜀軍的很多守城物資已經消耗一空,尤其是屢次救蜀軍於危難中的火藥已經沒有了,護城河也被填平了大段,城牆上的很多城防工事也已經被摧毀。
而東吳方面,看來這次是動了真格,仍然源源不斷調遣部隊和攻城物資到荊州城去,一副不奪取荊州城誓不罷休的樣子。
劉厚又詢問了周旭荊州城的糧草儲備問題,周旭告訴他,荊州城的糧草在兩、三個月之內應該還不會有問題,時間再長就很難說了。
然後,劉厚又問了目前長沙郡的兵力情況,周旭告訴他,長沙郡目前最少集結了東吳20萬大軍,以及大量的糧草和戰爭物資。這裡臨近荊州前線,看樣子這些部隊和物資是準備隨時開赴荊州,支援東吳的攻城部隊的。
送走了周旭,劉厚陷入了沉思,現在的局勢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他沒想到荊州之戰竟然打了半年還沒打完。目前的荊州城有關公和諸葛亮在,有5、6萬大軍守城,在短時間內應當是不用擔心的。
但是時間長了也肯定撐不住,荊州被圍,和外界聯絡隔絕,糧草、軍械遲早被耗盡,而東吳可以源源不斷運輸士兵和物資過去,所以,如果放任他們這樣下去,荊州城遲早要破。
成都那邊已經指望不上了,現在要解荊州之圍,就看自己怎麼做了。
“郭先生,目前的情況,你有什麼看法?”劉厚決定還是先問問郭攸之的意見先。
“既然荊州暫時沒有危險,我們就不需要急著冒險攻擊長沙。以我之見,應迅速奪回零陵。若待東吳人反應過來,從長沙出兵增援零陵,那時候我們想再圖謀零陵就難了。”
既然之前分析得很清楚了,郭攸之沒有再囉嗦,直截了當地說出了他的打算。”
“也好,反正桂陽各縣都已經收復,是時候讓兒郎們動起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