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了,魏國看上去很強大,軍隊數量很多,士卒也是訓練有素,很精銳,但是實際上能抽出來作戰的人馬並不多。司馬懿這三十萬幾乎是魏國所能調動的部隊的極限了。
“可能在許昌還有十萬人馬,畢竟許昌是魏國國都,還是需要有重兵屯駐的,但是南陽估計魏國沒有多少兵馬。”郭攸之補充道。
“這個問題也不大,我們‘中情局’在南陽應該有人,到時候聯絡一下那邊的人瞭解一下情況就行了。”劉厚道,
“不過朕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司馬懿不去救援章陵,而是也來個圍魏救趙,在我們出兵在外時,趁機來攻打我們麥城呢?要知道一旦出兵後,麥城就是我們的後方,是我們的屯糧處,關係到我們糧道的安全。我們可不能出學袁紹那樣,給人來個火燒烏巢。”
“所以,這次出兵,我們要兵分三路,一路為虛,只是用以佯攻章陵,人數可以少點,只要能吸引司馬懿的注意力就行了。第二路是埋伏在路上等著殲滅魏國援軍的部隊,這支部隊一定要是精銳,火力要夠猛,要有一舉擊潰魏國援兵的能力。
第三支人馬就是要坐鎮麥城,防止司馬懿提大軍來攻破城池。這支人馬要善守,有面對司馬懿二十萬大軍攻城都能守得住的本領。”
聽到郭攸之這樣說,劉厚沉默不語了,蜀軍人數本來就少,這樣一分兵,是禍是福還真不好說。
郭攸之見劉厚猶豫起來,就道:“陛下,事關重大,不如召叢集臣商議一下此計是否可行吧。”
劉厚同意了他的提議,命令親兵馬上召集#團級以上的將領和眾位謀士到行宮開會商議事情。
出乎劉厚意料,郭攸之在眾人面前闡述完他的圍點打援計劃後,竟然沒有人出言反對,即使是之前一直和他唱反調的鄧芝,這次也沒有發表反對的意見。
也許是這條計策的確不錯,也許是郭攸之之前表現得不錯,敏銳地覺察到危險的來臨,救了大家一命,所以大家都有點信服他。
具體原因劉厚並不清楚,不過既然沒人反對,證明這條計策的確是可行的,接下來老樣子,大家開始群策群力,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計劃的細節,以期商量出一個完善的計劃。
最後決定,由鄂煥引五千藤甲兵去佯攻章陵,這個活計沒人想幹,既沒有痛快仗打,又沒有殺敵立功的機會,其實是一件挺憋屈的差事,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任務。
眾將推來推去,最後落在倒黴悲催的鄂煥頭上。為了保險起見,或者說,為了取信於魏軍,使他們相信蜀軍是動真格的,是真的想攻陷章陵而不是作秀,劉厚給鄂煥派了五千攜帶了不少霹靂雷和炸#藥包的藤甲兵。
畢竟演戲也是要下本錢的不是,沒有那麼多人馬,就怕魏軍輕易看清楚蜀軍的陰謀,不肯配合演出,那到時候就麻煩了。
據郭攸之估計,章陵有兩千守軍就了不起了,五千藤甲兵如果配合一些炸城門或炸城牆的火#藥,就算將章陵縣城攻下來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劉厚對這次佯攻行動可謂落足了本錢,由不得魏軍不相信,由不得魏軍不緊張,但是司馬懿相不相信那就難說了,畢竟這種老狐狸的心思不是一般人能猜透的。
而埋伏在中途,負責殲滅魏軍援軍的人選就比較難決定了。這可是個香饃饃,誰都想爭搶這個任務。這可是立大功的機會,而且還可以殺敵殺個痛快,是最適合好戰份子擔當的職位。
不用說,兀突骨是爭搶得最兇的人了,可是這麼重要的事情,劉厚怎麼會交給這個胸肌大腦子卻沒有相應長大的人,做這件事的人,一定要懂的機變,能隨時靈活地應對突發情況,也就是說,執行這個任務的主將必須是腦子比胸肌發達的人才行。
第一百二十八章 走麥城
第一百二十八章走麥城
話說劉厚帶領部隊,一路向南猛衝,終於衝出了魏軍的重圍,這不但意味著他們脫離了危險,同時,因為終於可以和輜重隊接上頭了,很多物資都可以得到補充,現在蜀軍最需要補充的就是火箭彈。
之前受到郭淮部隊的阻擊,為了快速打通道路,劉厚命令將所有的火箭彈都打了出去,將魏軍陣地來回犁了幾遍,見識到火箭彈的厲害後,劉厚從來沒有一刻那麼希望能儘快得到火箭彈的補充。
不過這次輜重隊帶來的火箭彈不多,只有三百枚,不過怎麼都好過沒有,劉厚立刻將這三百枚火箭彈配置到二炮部隊。有道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劉厚現在卻是:手裡有彈,心裡不慌。
有這三百枚火箭彈在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