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麼‘克秋殺’最近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做出了一門樣機,正好可以拿來試試效果。不過也在後面的輜重船上,同樣要等到明天。”
劉厚聽後大喜,道:“好,好,那就等到明天,朕一定要這些不肯投降的亂臣賊子好看的。”
“克秋殺”就是火箭炮,是劉厚很久之前就佈置下來要研製的武器,當時研究組的人讓劉厚為這種新武器起個名字,劉厚隨口說了“喀秋莎”,可是那些人聽錯了,以為他說的是“克秋殺”。
大家雖然覺得這個名字很古怪,但是仔細琢磨一下,好像還真有那麼點意思,春生秋殺,秋天是個殺氣很重的季節,古代犯人殺頭都是要等到秋後的。
現在這個武器連秋殺也能剋制,可見是很厲害的,於是,這個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劉厚知道了之後,也不以為然,反正名字就是代號,大家叫得習慣就好。
之前hong軍用來傳信的煙花,就是那種發射到天空中再爆開的俗稱“二踢腳”、“沖天炮”、“竄天猴”的東西,就是火箭炮研究的副產品。
這一天,就在等待中過去,等待著皇宮裡的訊息,等待著遠端武器的到來。當然,劉厚也不忘派出重兵,將幾處不肯投降的地方包圍起來,防止他們出什麼亂子。
第二天辰時,劉厚就如願見到了被日夜兼程送來的“克秋殺”樣機。這個剛研製成功的火箭炮還真不算什麼高科技產品,說白了還是土煙花,不過個頭大點,尾巴粘了些尾翼而已。
不過發射筒的確有點嚇人,發射筒一共有50支,排成五排,每排十支,這樣五十個鐵筒整整齊齊排列在一起,斜指天空,自然是很有威勢的,比起單獨一支炮筒的火炮來說,這種龐然大物看上去有種讓人心驚膽跳的感覺。
這五十支鐵筒安裝在一個底座上,這個底座和大炮的底座一樣,是可以左右和上下調整角度的。底座下面還安裝了六個輪子,只要套上牛馬就可以拉著這個笨重的東西自#由行走了。
“克秋殺”裝彈很簡單,炮兵們將火箭彈尾向後頭朝前插進炮筒,炮筒的後部是有開口的,火箭彈尾部的引線就從這個開口露出來。全部炮筒插上後,炮兵再將所有火箭彈的引線攪合在一起,擰成一捆。
兩個炮兵用人字梯爬到炮筒口兩邊裝彈,每個人字梯下還各有兩個炮兵負責傳遞火箭彈上去。一共六個炮兵負責裝彈,整個裝彈時間要費時兩分多鐘到五分鐘。
裝好彈後,自然有另外的炮兵負責轉動把柄,調節好角度,再用火把點燃這捆引線,炮筒裡的火箭彈就“嗖嗖嗖”地發射出去,可惜這樣捆起來的引線燃燒長度就會不一樣,每支火箭彈發射的時間相差比較大,不過總算能在三十秒內全部發射出去。
這火箭炮優點很多,首先是裝彈很快,因為不用填充火藥在炮筒裡,不用清膛,只要往裡炮筒扔下個火箭彈就完事了。雖然每次裝彈要兩分多鐘到五分鐘,但那是五十枚火箭彈啊。其實平均下來每枚火箭彈只需要5到10秒鐘。
這也使得這款火器威力很大,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給一定範圍內覆蓋性的打擊。這種密集的打擊最適合對付隊形密集的敵人。
冷兵器部隊最講究陣型,訓練有素的部隊,排成特定的陣型,往往可以發揮出相同人數而沒有排成陣型的部隊數倍的戰鬥力。“克秋殺”出來以後,相信一定會是這些排好密集陣型的部隊的惡夢。
第二個優點就是炮筒的製作要求低、輕便。因為不用在炮膛中爆炸火藥,利用膛壓推動炮彈飛出去,所以炮筒可以做得很薄,很輕而不用擔心炸膛問題。
火箭彈的推力靠的是火箭彈本身自帶的火#藥,火箭彈分開兩格,尾部那格的火#藥首先被點燃,爆炸產生的氣體從尾部的孔洞噴出來,火箭彈在反作用力的推動下向前飛行。
彈頭那一格封住的火#藥才是真正的炸彈,那是由一條延時的引線控制爆炸的,當火箭彈飛行到目標時,差不多就到了爆炸的時候了。
也正是因為火箭彈發射時,尾部會噴出大量灼熱的氣體和火苗,所以,負責點火的炮兵一定要身手敏捷,一點火後要迅速跑開,避免被這些氣體和火苗灼傷。
“克秋殺”還有一個火炮沒有的優點,就是射程很遠,兩、三里路很輕鬆就可以做到,甚至更遠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準頭就無法保證了。
其實為了達到更遠的射程,劉厚還提出過一個三級火箭的概念,就是將噴氣做推動力的火藥分成三格,讓這三格中的火藥依次燃燒,分三次提供推力,從而將火箭推進到更遠的地方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