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要交什麼賦稅,漢人應盡什麼義務他們也要盡什麼義務。當然,漢人能享受到的權利他們也應當享受到,總之,以後他們就是大漢的子民了,不再有夷狄之分。”
眾人面面相覷,這很難辦得到吧?這些化外之民,怎麼去收他們賦稅?
劉厚可不想給這些少數民族這樣那樣的優惠政策,這樣以期說是民族平等,還不如說是縱容寵溺他們。這些人最終好處拿了,卻未必會承你的情。還不如直接一視同仁的好,說不定這樣他們反而對大漢更有歸屬感。不滿意?那就打到你滿意。
“太子殿下,這樣執行起來恐怕會有難度,這些蠻夷分居山林中,都是些化外之民,不懂規矩,有奶就是娘。朝廷有好處給他們說不定還能表面表示臣服,如今不但不給他們好處,還要收賦稅,恐怕他們不會願意。萬一再激起民變……”說到後面,張裔都不敢再說下去了。
“呵呵,張大人,你也會說他們只不過是表面臣服而已,既然那樣,朝廷還浪費那些好處給他們幹嗎?還不如干脆不給。既然給他們好處也要反,我們拿他們好處也是要反,還不如等我們拿了好處再說。
你不用擔心,苛捐雜稅才會激起民變,我朝一向輕徭薄稅,百姓一般都能休養生息,只要不被貪官汙吏、地主豪強剝削壓迫慘了,他們就不會作反。
我會上奏父王,派下監察官員,對各級官員和地方豪強做嚴密的監察,一旦發現不法事,必會嚴厲懲處。只要吏治清明瞭,自然沒有官逼民反的事情發生。”劉厚道。
以後治理南中當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胡蘿蔔加大棒在什麼時候都是很好用的策略。這根胡蘿蔔就是讓他們擁有和漢人平等的身份、權利和地位,讓他們學習漢人文化,學習漢人先進的生產知識和生活習慣。
大棒自然就是軍隊,要駐紮強大的軍隊,對不服管教,不按規矩辦事,拒絕盡一個帝國子民義務的個人和部族,實施雷霆一擊。可以想象,在往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南中地區都不會平靜,必將四處火起。但是,這些都是暫時的,只要這些政策能持續實行下去,南中地區必定能徹底歸化,和益州、漢中等地區再無區別。
“好吧,下面制定一下對孟獲和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這三洞元帥的圍剿計劃吧。”劉厚繼續道。
於是,眾人又開始各抒己見,投入到作戰計劃的制定中。由於蠻軍大部隊已經散去,蜀軍也無需集中兵力攻打某一處,這樣太浪費時間了。這次會議最後作出決定,兵分四路攻打各個蠻夷大族。
第一路由李恢領兵1萬,關興領500火槍兵輔助,攻打阿會喃元帥;第二路由馬忠領兵一萬,張苞領500火槍兵輔助,攻打金環三結元帥;第三路由呂凱領兵1萬,關索領500火槍兵輔助,攻打董荼那元帥;第四路由郭攸之親自為主將,鄂煥為副將,領兵1萬,另外劉厚給他們配了1000火槍兵,攻打孟獲。
每一路再配熱氣球一個,負責後勤運輸的輜重兵1萬,可謂聲勢浩大。
由於山林作戰為主,冷兵器部隊主要由原來俘虜的蠻兵構成,火器部隊由於進行過嚴格的叢林作戰和山地戰訓練,這種環境他們同樣能勝任。
劉厚讓各支火器部隊帶足彈藥,尤其是攻堅用的炸藥。這些火器部隊一般不出手,只有遇到冷兵器部隊無法攻陷的堡壘時,才讓他們去用炸藥炸開堡壘。平時,他們是作為督戰隊用的,一旦這些蠻兵要作反,這些火器部隊有把握在強大的火力輸出之下,及時鎮*壓叛亂。
這次會議共進行了四天,商量出的東西很多,很多東西大家還不怎麼理解。由會議後匆匆而去的眾將陰沉的臉色就知道,每個人心頭都不輕鬆。
這次會議出來很多條政策,都要他們去執行,這些政策一看就不簡單,有軍事方面的,有經濟方面的還有內政方面的,有些可能執行難度很大,有些甚至他們都不理解。
但是他們也知道,這次會議上的東西都是很有亮點的,其中不乏閃耀著歷史的輝光,他們知道,如果做好了,說不定會在青史上留名,這是自古以來每一個官員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所以,匆匆而去的個人都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ps。寫這些政策性的東西真不好寫,可能寫得有點亂,請大家見諒。
求收藏,求各種票。
第十九章 民族政策
第十九章民族政策
上次說到,高定招降了朱褒,而探子卻回報孟獲和他的蠻軍已經散佈于山林中,無跡可尋。劉厚對此大感頭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