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2/4 頁)
了最後每天要劈幾千上萬刀。
然後開始劈木樁,為了模擬人頭,他們會在木樁頂部放一蓬乾草模擬頭髮,然後在這個一人高的木樁離頂部兩個巴掌處畫一條紅線,作為脖子和肩膀的分界線。他們每次劈砍都需要劈在這條線的上方才算合格。
起初,他們還沒辦法一刀劈斷木樁,練了幾個月後,現在人人都能將大海碗那麼粗的木樁一刀兩段。
因為只練一個簡單的動作,所以要出成績還是相對簡單的。劉厚也只需要他們做好這一個動作就夠了,這一個動作簡單高效,一招出,就帶去一顆人頭,這簡直就是一臺殺戮機器,每一個呼吸間就可以砍掉數百上千個腦袋。
他們不需要防守,因為防守的事情都交給了身上的藤甲,對於敵人刺來的長槍和砍來的刀,他們視若無睹,根本不需要用刀去格擋。儘管東吳士兵中不乏武藝高強者,遇到這種簡單的打法也是束手無策。
在別人看來,他們這種打法是以命換命的打法,但是,他們對自己身上的藤甲很有信心,知道自己很安全。所以他們只需要用這簡單的一刀去劈砍敵人,根本不需考慮其他因素。這其實和流水線生產差不多,將複雜的工序簡單化了。
蜀軍衝到東吳軍陣前後,在前線只留下了三排藤甲軍和一排憲兵和軍法官,他們負責記錄軍功和殺逃兵。其他人分成兩排從東吳軍的左右兩側包抄過去。
熟悉軍陣的人看到這樣的陣營都以為蜀軍的主將瘋了,難道蜀軍打算用一萬人包圍一萬人嗎?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怎麼包圍?還有,人家打仗一般都要有足夠厚的軍陣的,這樣才能有效防止敵人的鑿穿,蜀軍就這樣留下三、四排人是什麼意思?
這麼薄的陣型,只要一個錐形衝鋒,幾十下呼吸的時間就能鑿穿了,難道蜀軍的將領是白痴嗎?
蜀軍的將領當然不是白痴,喔,也不完全不是,兀突骨的智商就很不好界定,他一上來就不管不顧埋頭往東吳軍中衝,身後跟著百十個親兵,所過之處人仰馬翻,血肉翻飛,現在已經鑿穿到東吳軍陣的中間了。
劉厚早料到這點,所以右側翼的這支偏師事實上是副將在指揮作戰。這個副將叫王英,是畢業於軍事研究院的精英學生,所以這路藤甲軍名譽上兀突骨是主將,實際指揮者卻是這個王英。
精英學生當然不是白痴,他留下三排藤甲兵不是用來防止敵人鑿穿陣型的,是用來輪換的。前排的藤甲兵每劈十個人頭就會在軍官的口令下輪換下來,退到後排恢復體力,繼續劈砍和推進的事情由第二排頂上。
藤甲軍現在用的大砍刀都是厚背刀,足足有十幾斤重,揮舞起來很耗體力,而且劈人頭也不是那麼輕鬆的活計,頸脖有骨頭有肌肉筋膜,硬度也不低,砍起來難度不會比砍碗口粗的樹樁差。
所以,必須給士兵適當的休息時間,使他們能持續作戰更長時間。因此,王英安排了三排人馬輪換著上前劈砍,這也算是刀兵版的三段擊吧。
兩側的蜀軍卻沒有三排那麼多,只有區區一排的戰兵和一排的憲兵,因為蜀軍兵力不足,如果都用那麼厚的陣營,哪裡可能包圍得了東吳軍。
好在兩側計程車兵主要任務不是進攻東吳的兵陣,他們是來防止東吳兵從兩側潰逃和儘量將東吳的軍陣壓縮得小一點,好方便前線砍殺的。
眼看兩側翼的部隊被蜀軍像山西刀削麵一樣一層層削走,步騭目呲欲裂,他終於理解劉厚為什麼給他說,只要一時三刻就可以消滅他五萬人,這並沒有吹牛,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
按現在的速度,還真不用一個時辰,這兩側翼就會崩潰了。他正要調兵去支援兩翼,卻發現蜀軍的中軍動了,只好暫時停止了派兵支援兩翼,先看看中軍的動向再說。
ps。求收藏,求各種票。
第三十章 迎戰步騭
第三十章迎戰步騭
上回說道,小宦官黃皓髮現許靖會面吳貴妃,匆匆趕去劉備的寢宮向劉備報告:
“啟稟陛下,今天太傅到宮中為兩位皇子上課,上完課後,和吳貴妃交談了一柱香時間。”這個黃皓赫然是劉備在宮中的密探。
“彭!”半躺在床上的劉備一拳砸在床上,隔著褥子的床板竟然都給他砸得彭的一聲。跪在地上回話的黃皓也被嚇了一跳。
“竟然是你搞的鬼。”劉備咬牙切齒地道。也不知道他口中的你到底指的是許靖還是吳貴妃,兩個年幼的皇子自然被他自動忽略了。
“他們說了什麼?”劉備狠狠地問。
“奴婢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