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3/4 頁)
弩。而拋下的短銃因為有繩子拴在身上,並不會被丟棄。這個時候,魏軍斥候剩下的4、5人不顧還在騷動中的馬匹,強行舉起了手上的弩箭,瞄準敵人,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時候他們再不發se弩箭,就再也沒有機會發se了。
一眨眼,雙方就進入20步的手弩射程內,雙方同時發射弩箭,所不同的是蜀軍10人發se了10支弩箭,而且是在相對較穩定的情況下瞄準而se,而魏軍只有5人,還是在坐騎騷動不安的情況下se出了5支弩箭,結果可想而知。
這次,魏軍斥候又摔下了3個,而蜀軍斥候在發se完弩箭後,將手弩立刻放下它,任它由繩子拴住在身旁飄蕩。同時,左手將綁在手上的小圓盾舉高,護住面門,右手抽出馬刀,準備近身廝殺。
小圓盾襠下了大部分弩箭,只有兩個倒黴的傢伙,一個被se中脖子,當場栽下馬氣絕身亡,另一個被射中了肩膀,忍住疼痛繼續衝鋒。
20步的距離轉眼即逝,雙方接觸,9把馬刀對2把馬刀,結果不言而喻。不過這些魏軍斥候也確實悍勇,臨死一擊,兩名還在馬上的魏軍斥候硬生生換來了兩名蜀軍的受傷。
之後就是追殺前面被掀下馬的3名魏軍,以6名騎兵對3名步兵本來是沒什麼意外的,誰知道這隊魏軍斥候中果然有好手,竟然被一名魏軍斥候搶到了一匹無主的戰馬,只見他身手矯健,閃避開砍向自己的兩把馬刀,一個翻身就跳到馬上,強扯韁繩,拉轉馬頭,就向來路狂奔而去。
蜀軍斥候只有兩人還帶有騎弓,其他人早就失去了所有的遠端打擊手段。在隊長的喝令下,這兩個人也驅馬直追而去,並且一邊追一邊在後面對著這個逃跑的敵人se箭。
可惜,他們反應慢了一步,他們起步時已經被這個魏軍斥候拉開了距離,騎弓本身se程較近,又是在騎馬高速奔跑當中se擊,準頭很難保證。而那個魏軍斥候顯然也很專業,一直伏在馬背上,也不控制馬的方向,只管用匕首猛刺馬屁股,讓那馬狂奔。
而蜀軍斥候顯然不能這樣糟蹋馬匹,漸漸地就讓他將距離越拉越遠,最後逃之夭夭了。雖然,有兩支箭se中了魏軍斥候的後背,一支se中了馬屁股,但是,距離遠,弓又軟,在魏軍斥候有皮甲保護的情況下,除非他太倒黴被射中要害,否則估計他是不會那麼容易喪命的。據此,斥候隊長推測曹軍現在應該也知道了遭遇蜀軍的訊息。
聽完了斥候隊長的彙報,劉厚暗暗慶幸自己將斥候隊武裝到牙齒,慶幸自己給他們裝備了短銃,取得了首發打擊權,也慶幸給他們裝備了小圓盾,加強了他們的防護能力。只是他們的護甲還不盡人意,有時間一定要為他們打造更好的護甲,增加他們的生存機率。
讓郭攸之安排了這些斥候的賞賜和撫卹之後,劉厚又召開了軍事會議。
“目前的形勢,大家怎麼看。”劉厚發問。
“還有什麼好看的,遇到敵人的斥候,也就是說,敵軍就在附近了,還有什麼好說的,我們迎上去,打他丫的。我們有五千火槍兵,還怕個鳥,就算他曹操來5萬人我照樣幹番他們。我就不信了,在三段擊之下天下還有那支軍隊能衝得破我們的防線。”張苞率先開口。
“二弟不得無禮,且先聽聽三弟和郭先生的說法,軍國大事,非同兒戲。”關興制止了張苞的胡言亂語。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二哥,我們在不清楚敵人情況前,切不可亂來,以免著了敵人的道。”劉厚道。
“一般來說,斥候撒出20裡已經不算少了,能撒出50裡的不多,但是徐晃為曹魏名將,會這樣做並不出奇。也就是說,敵軍離我們約40裡到70裡之間。但是我們並不瞭解敵軍的具體情況。必須要加強偵察的力度,徹底摸清敵軍的情況,才好安排下一步的行動。”郭攸之分析道。
“也就是說,我們和敵人之間,只有一到兩天的距離。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這麼近了。”關興道。
“是的,所以現在就要進入臨戰階段了,我們隨時都有可能和敵軍遭遇。”郭攸之道。
“是啊,隨時可能打成遭遇戰,敵人應該也已經知道我們的存在了。而我們之前設想的燒糧草、夜襲敵營、在險要的地方設埋伏等等計策,在不清楚敵人動向的情況下,統統不能用。”劉厚道。
“世子說得對,敵人前鋒具體有多少人,紮營在哪裡,怎麼排兵佈陣,我們統統不瞭解,當然不可能對他們發起偷襲。為今之計,只能加強斥候的偵察力量,儘快弄清楚這種情況,儘可能監視敵軍的動向。只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