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頁)
換了其他臣子,這是取死之道,用後世的話說,這叫作死。但是,這些話換成父子間的對話倒是無妨。況且,在蜀漢集團已經有了共識,劉厚就是將來蜀漢的接班人,其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這樣問問相信劉備是不會怪罪的。
“阿斗孩兒啊,荊州四戰之地,曹魏和孫吳虎視眈眈,將你放在那麼兇險的地方,父王心裡不安啊。父王接到戰報,說曹魏發兵10萬,由司馬懿那隻老狐狸領兵,心裡無時無刻不在擔憂你的安危。何況,二弟時刻想著回荊州一雪前恥,於是父王就命他領兵去救援荊州了。沒想到阿斗你雖然年少,卻是英雄了得,打得魏吳聯軍落花流水。
真是唔家千里駒啊。這次回來,你先好好休息休息,順便將你的hong軍補充好,聽說這次荊州之戰,你的hong軍也是損失慘重,正好趁這個機會,讓他們好好休整休整,好好恢復一下元氣。等你們休整好了,父王再給你們分派新的任務,孩兒莫要著急,總之會有你大展身手的機會的”。
劉厚聽了劉備的解釋雖然還不是很滿意,但是,劉備話語中難得流露出很少見的溫情,令他很受用。劉備這種梟雄,平時很少關心自己兒女,這次竟然出奇地流露出舐犢之情,實屬難得。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劉厚的表現的確令他很滿意,所以才有這番說辭。
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十多年,難得的享受到這種親情,劉厚心裡也覺得不好再責怪劉備什麼。和劉備談話完畢後,劉厚又去到甘夫人處,見過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母親。
甘夫人人長得漂亮,更是很善良,聽說劉厚這次出征吃了很多苦,一味的掉眼淚。劉厚也給她講起了在荊州的經歷,不過都是挑好的、開心的事情講,那些不愉快的、兇險的、艱難險阻的事情就一概略過。
饒是這樣,還是惹得甘夫人淚溼衣襟,一個勁說:“苦了唔兒。”劉厚好一番安慰,才止住她的眼淚。劉厚也充分體會到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的感覺。
辭別了母親,回到自己的老巢工業部,劉厚的生活重歸平靜,開始了和出征前一樣規律的生活。這次回來,發現本來被抽調一空的hong軍又有了3000預備役。原來董允在劉厚離開的這段時間裡,一直沒忘記招募人馬。當然,他的初衷是補充工業部的防守力量,並不是預先知道hong軍會損失慘重需要補充。但這在無意中幫了劉厚一個大忙。
董允透過這段時間的招募,共募集到3000人,只是這些人的訓練時間還不夠,只要假以時日,又是一支精銳的火槍兵。
劉厚見到這3000人馬大喜,馬上*將他們補充到hong軍裡。hong馬上滿血復活,兵員數量恢復到戰前水平。大軍回返成都後,趙雲接手加緊訓練這些新兵,劉厚則繼續支援各個研究院的科研工作。
劉厚並不滿足這些兵馬,經過荊州之戰的檢驗,他知道,幾千火槍兵在幾萬、數十萬大軍前,能起的作用很有限,想有爭霸天下的本錢,必須擴充火槍隊的規模。
於是他向劉備請示,想擴充hong軍的規模,劉備現在對這個兒子可謂滿意至極,親情氾濫的他毫不猶疑地准許了劉厚這個要求,不過還是那句話,他不提供錢糧,讓劉厚自己負擔兵員的糧餉問題。
對於擁有工業部的劉厚來說,這點糧餉就是毛毛雨,關鍵不在這裡,關鍵是武器裝備的生產。所以,他一回來就一頭扎進去,致力於提高各大工廠的生產率。
流水線的推廣是必然的事情,他清楚,這樣的生產組織形式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另外一個改進方向就是推廣水力、風力、畜力的應用,由這些力量帶動的機械,也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力。
至於機械裝置的改進就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事情了。這些年,馬鈞、黃月英等機關訊息高手已經作了很大的努力,改進、發明了多種用於生產的機械,也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不過始終限於時代的侷限,限於科學知識的缺乏,限於材料學的進展,這些機械還是不能讓劉厚滿意。
劉厚這次回來,不再透過左慈傳授知識,只言自己已經出師了,徹底拋開了左慈的中轉作用,直接下到各研究所和各工廠去了解現在的生產和研究狀況,時不時直接指點研究人員和生產現場的技術人員,教他們怎麼改進他們的研究和生產。
工業部的人都對劉厚嘖嘖稱奇,沒想到這個世子那麼厲害,好像什麼都懂,而且比自己等人懂得多得多。尤其是各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往往他們冥思苦想,左實驗右實驗都還沒解決的難題,被世子一言解之。
世子說的話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