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4 頁)
著我混就好了,保證你是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常勝將軍。”
一不小心,將心目中“以後跟著我混”的想法也說出來了。這不是明擺著要挖自己老爹的牆角嗎?不過趙雲顯然沒留意到這句話,聽到自己能活70多歲很開心。“70古來稀”,在這個年代,能活到70歲,無疑算是長壽的了。
至於劉厚為什麼稱呼趙雲為“趙四叔”,是因為劉厚一直覺得以趙雲的本事,劉備有點虧待他了,所以,劉備雖然沒和趙雲結拜,但是劉厚自動將他稱呼為趙四叔,無形中提高了他的身份。
回到荊州城,劉厚又開始過上平靜的日子。孫尚香走了,劉厚最大的收穫就是得到120名女護衛。這些女兵原本第一效忠物件是孫尚香,在劉厚的糖衣炮彈攻擊下,劉厚成功獲得第二的地位。
現在孫尚香離開,劉厚自然而然成為眾女兵的效忠物件。雖然孫尚香離開了,但是劉厚每天和120名少女一起玩,自然也不會感到寂寞。劉厚佈置她們做了後院的護衛,並定期操練她們。由於這些鶯鶯燕燕都是孫夫人留下的女護衛,劉厚年紀也還小,自然也沒人說劉厚什麼閒話。
劉厚在這段平靜的日子裡,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左慈和葛玄的學業和研究身上。他一有時間就給兩人上課,內容由數學、化學、物理到天文學、生物學、地理,反正他後世小學到大學學到的所有知識,包括課外書看到的知識,他還記得的,一股腦往兩人身上灌輸。
由於資訊量非常大,劉厚又講得雜亂無章,想起什麼就講什麼,沒有系統性,這下可苦了左慈和葛玄。
劉厚吩咐兩人不管理解不理解,聽得懂不懂,先用筆記本記下來,慢慢再整理,慢慢再領悟。兩人也知道機會難得,對這些聞所未聞,匪夷所思的知識,深信是天上的學問,是關乎天地規則的道理,於是如飢似渴地學習著,吸收著。
幸好葛玄也算天才,他的紙張研究也取得很好的成果,兩年的研究,終於造出既廉價又優質紙張。尤其是在劉厚的提示下,用蔗渣為主原料做出來的紙張,不但廉價,其質量比蔡侯紙還好了不止一籌。
劉厚大喜過望,這無疑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質量又得到一次提高。對於左慈和葛玄兩人,最大的收穫是有了輕便的筆記本,從此告別笨重的竹簡。
而劉厚也奢侈地將自己的廁紙由草紙升級為這種蔗渣紙。當然,其他人還沒那個福氣,依然用粗糙的草紙。
甘蔗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先秦時代叫“柘”,到了漢代才出現“蔗”字。在劉厚吩咐下,葛玄很容易就找到了種植甘蔗的蔗田和榨糖作坊,以幾乎零成本取得了榨糖後剩下的蔗渣。
葛玄將製漿、漂白、抄紙、壓水、烘乾等造紙的各個步驟都做了詳細的研究和記錄。在劉厚的幫助下,各個環節的關鍵問題都得到較好的解決。他已經基本*造紙的原理、過程掌握了,並開始研究製造各種各樣的紙品,例如竹紙、宣紙、衛生紙等等。
劉厚看他紙造得差不多後,又吩咐他開始研究印刷術。當然,劉厚跳過了雕版印刷術,直接讓他從活版印刷開始。
葛玄找來了鐵匠,用各種金屬、合金材料嘗試著做字模。劉厚提示他們用鉛做,後來經過他們多次嘗試,才研究出來,加上錫的鉛錫合金做出來的字模最好。這樣的字模上墨容易,印字清晰。
於是劉厚指導下,建立起第一個印書作坊,目前主要是印些四書五經去賣,以增加研究經費。劉厚打算逐漸實現各作坊、各實驗室的自給自足,脫離劉備的資助。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入川在即,因此也沒有將作坊做大,目前還是以累積經驗為主。
而左慈在將火藥配方成功定在硝石75%、硫磺10%、木炭15%後,劉厚又給他佈置了兩個新的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水泥的研發。劉厚只記得水泥是用石灰石加什麼煅燒得來的,但是具體配方他已經忘記了。除了石灰石,還記得家裡裝修時曾看到過所用的水泥袋子上印著“矽酸鹽水泥”。
反正他也不管那麼多,讓左慈用石灰石混合各種東西煅燒來看看。左慈一聽說水泥的種種特性,立馬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這真是劃時代的建築材料啊,其重要性不亞於火藥。
當然,那是因為左慈算是個和平主義者,在野心家的眼中,自然是火藥這種對打天下至關重要的戰略物資重要性高。如果不是有助於建牢固的城牆,水泥這種和民生關係更大的東西,估計在很多梟雄眼中不值一提。
劉厚自然不是那麼沒眼光的人,因此,將水泥的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