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3/4 頁)
的年齡了。他們自小和劉厚玩到大(雖然,劉厚早熟的性格事實上和他們玩的時間也不多),這次出征當然是要跟著劉厚去的。劉厚手上也沒什麼武將,只能將就著用了。
劉備雖然不給龐統,但是好歹還派了一個人來輔助劉厚,這個人叫郭攸之,字演長,也是個年輕人,這個人不是個死讀書的人,他所學涉獵廣泛,又多注重實際用途,這幾年他憑藉才學見識名聞蜀漢,因此,劉厚也頗為喜歡他,於是也帶上他作為臨時的軍師使用。
至於左慈、葛玄、黃月英、馬均這些科研人員暫時是不會跟去的,他們去了也沒用,還不如留下來專心搞研究。倒是張仲景帶了一個醫生、護士團隨軍,打仗的時候,醫生的作用不言而喻。
蒲元也帶了一班工匠隨行,畢竟打仗過程中損毀的武器要維修、補充少不了這些工匠。
張星彩和關銀屏死皮賴臉吵著要去,不過給劉厚堅決拒絕。開玩笑,帶兩個小蘿莉去打仗,這不是添亂嗎?現在是真正的兩國交鋒甚至三國混戰,不是軍演,兵兇戰危之下,怎麼還有多餘的精力照顧她們。
幸好現在張星彩已經受到改造,性格變文靜了很多,沒有那種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刁蠻勁,在劉厚堅決拒絕帶她去後也沒有多糾纏,再次投入到她的學習與研究當中。關銀屏性格柔弱,自然也不可能多堅持,所以也順利被劉厚留下來看家。
這次劉厚將“工業部”所屬的所有五千多兵員全部帶走,連巡邏守衛的人也沒留下。劉厚深知這次行動的重要性和艱辛程度。重要性在前文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再多累贅了,而艱辛程度也不言而喻,和歷史上有名的陸遜、呂蒙交手,還有曹魏的軍隊在一旁虎視眈眈,自己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還真不容易應付。
所以劉厚動員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帶走所有能帶走的人和物資,就是要確保這一仗一定要取的成功。他也不擔心“工業部”的安全,這裡是蜀國腹地,有自己老爹照顧著,應該不會出什麼亂子。
更何況,他們走後,董允馬上就會再招兵買馬,重新組建、編練一支預備隊,一來用來保衛“工業部”的安全,二來也為了將來補充“hong軍”的損耗。
這次劉厚行動非常迅速,在收到訊息的第二天就帶領著1千士兵乘坐“超級戰艦”荊州號出發了。而後續部隊和後勤補給物資則由各種大小商船運載,陸陸續續在後面幾天內出發。
劉厚站在船頭第三層的甲板上,看著滾滾的江水和兩岸秀麗的風光,不禁感嘆萬分。自己終於要走出平靜的生活,奔赴熱血、詭譎的三國戰場了嗎?
荊州號是一艘三桅大帆船,尾部還配備了幫助轉向的三角帆,現在三條桅杆上張滿了船帆,鼓脹得船帆正帶著船乘風破浪快速地滑向前方。
這個時代,東吳的樓船還是採取划槳為動力,而這艘荊州號,主要採取風帆為動力,光這一項,就已經是劃時代的進步了。其實除了風帆,這艘船還有另外一種動力。
如果潛水到船尾,就可以看到在水下,這艘船除了有一個用來控制船的方向的舵之外,還赫然有著一個螺旋槳。而驅動螺旋槳的是船尾一個艙室裡安裝的一個巨大的轉盤。
這個轉盤有六條輻射狀分佈的轉臂,每個轉臂可以容納5個人推動,一共可以由30個人推動這個轉盤,帶動螺旋槳旋轉,從而推動船的前進。當然,也可以在每個跳轉臂上用一到兩隻牛或馬來拉動,這樣可以得到更大的動力。
這艘船其實是艘雙動力的船,這保證了它速度將超越了這個時代的大部分船隻。這也是馬均領導的機械研究所的成果,當然,其中少不了劉厚參與設計。有了這些裝置,到時候要發展機械動力船隻時,就簡單多了。
只要動力機(如蒸汽機)一發明出來,就安裝在這裡,讓動力機代替人力和畜力驅動轉盤,就可以進入機械動力船舶時代了。
荊州號以這個時代罕見的船速,飛快地經過合江亭東去,然後往南經嘉州(今樂山)、僰道(今宜賓)進入長江。
經過白帝城時,劉厚眼見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形,劉厚有感而發,不禁唸了首《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身邊的文吏大為佩服,對劉厚的文采讚不絕口,更有文吏拿出紙筆記錄下來,看來是打算以後編印成世子詩集出版了。剽竊了李白名句的劉厚卻沒有心情跟他們談詩論對,對於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兩岸猿聲啼鳴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