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第3/4 頁)
引誘蜀軍入城,令一位夏侯將軍在城裡做好陷阱,埋伏兵馬,將入城的蜀軍包餃子全殲。
雖然很少有人會那麼狠,肯用自己做誘餌,但是古來多賢士,很少不代表沒有,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的事情在中華大地上屢見不鮮,謹慎起見,這一招還是不得不防的。
假如是那樣的話,龐統一定會先讓一隊先鋒入城,確定沒有危險後大軍隨後再入。但是,現在兩位夏侯將軍同時投降,那就不一樣了,如果這真是一個局,那敵軍的代價也太大了。
不過即使如此,龐統也不敢完全放心,他讓兩位夏侯將軍各自發出軍令,將他們麾下的兵馬分批調出城,在城外指定的地點繳械投降。
這樣一來,出城的魏兵失去了高城厚牆的保護,分批出城又失去了兵力上的優勢,蜀軍可以從容接收這些降兵了。只是這個過程比較耗費時間而已,但是這種時間成本相對於安全來說還是非常值得的。
正因為如此,在劉厚率領hong軍到達許昌城下時,蜀軍才剛剛接收完所有的魏軍俘虜,輕輕鬆鬆地入城去接受城防。
劉厚聽完張飛和龐統的敘述,感到龍顏大悅,這種不用開打,雙方都不用死人的情況佔領城池是最理想的狀態,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也就是指這種情況。
有這種結果都是龐統的功勞,他再次感受到,像龐統、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頂級謀士的巨大價值,他們絕對不是隻會耍耍嘴皮子、誇誇其談的人,有時候一條看似不起眼的計策,起到的效果超過千軍萬馬。
龍顏大悅的劉厚自然要大肆封賞,他下令犒賞三軍、封賞有功之臣。由於龐統已經算是位極人臣,爵位也是有的,再想封賞已經不知道封什麼好了,幸好,他還有個兒子叫龐宏。古代都有廕庇制度,就是老子做了大官,立了大功,可以廕庇兒子也出來做個小官。
於是,劉厚封龐統兒子為中郎將。中郎將這個官是統領皇帝侍衛的,屬光祿勳。不過在三國時期,這個稱號和那些雜號將軍的名號一樣,已經被用濫了,只是一個虛銜而已。
而且hong軍的軍制也不再用漢朝那一套,而是用了後世軍隊的“三三制”,用排、連、營、旅、師、軍這樣的命名規則,所以,龐宏這個中郎將還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
龐統也知道這種情況,為了兒子將來更有出息,他只好厚著臉皮向皇帝請求,讓自己兒子加入軍隊,為皇帝征戰天下。劉厚自然一口答應下來,將他兒子調入親衛軍中,任了個營長。
正文 第二百九十九章 改編部隊
至於張飛的封賞,就更是封無可封了,以他國丈加先帝兄弟的地位,原本也不需要再注重什麼虛名,他如果需要什麼,根本不需要客氣,直接動手拿就是了,自己女婿還能不給他?
而且他的確也是老實不客氣,劉厚再厲害,在他面前也是從小看著長大的那個小屁孩。,。。既然他不跟自己客氣,劉厚也就不跟他客氣了,所以,這次封賞只賜給了他五百兩黃金,至於官職爵位神馬的,統統省了。
而他的兒子張苞,他在hong軍中有他固有的前途,根本無需靠父蔭。對於投降的兩位夏侯將軍,劉厚特意召見了他們,對他們好言相慰,並和曹休一樣,將他們扔到某支部隊去當個副職。
他們都和曹休一樣,需要起到標杆的作用,需要豎立起馬骨的榜樣,反正一隻羊也是趕,三隻羊也是趕,就讓他們一起到部隊學習hong軍的各種規矩吧。
當然,他們分別被編在不同的部隊中,否則這幾個原來的魏國大將串聯在一起就不好了,這種可能性雖然小,但是不可不防。由於在汝南和許昌都俘虜了大量的魏國士兵,所以,很輕鬆就能多組建幾個旅出來。
汝南、許昌俘虜的魏兵總數超過十萬,經過篩選,挑了二萬八千人出來,整編成四個旅,每個旅七千人。其餘人還按老規矩,編成生產建設兵團。這一下蜀國又多了七、八萬精壯勞動力,國內的生產力又得到了大大的促進。
攻陷了敵國首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雖然這個首都相當於敵國自動放棄的。群臣建議劉厚舉行興典,大赦天下,甚至還有人建議遷都的。
不過這些建議劉厚一個都沒有采納,他覺得太麻煩了,而且浪費錢,有錢還不如留著打仗呢。他以天下未定為藉口一一推辭了這些建議。雖然他沒接受遷都的建議,但是他也不打算繼續走了,開玩笑,如果每一場仗都要皇帝親自出馬,那還要那麼多臣子幹什麼?
他決定暫時在許昌住下,自己居中調停,讓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