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2/4 頁)
受到襲擊,馬上就會反應過來,做出相應的應對,這樣的偷襲毫無意義。要想偷襲取得更大的成果,就需要船隊儘量多的聚集在一起,來個聚而殲之。
黃敘猜測,在這個幾條支流交匯的地方,就是東吳船隊暫時匯合、聚集的地方。果然不出所料,東吳船隊從其中一條支流駛出後,前隊停止了前進,就在這個河面寬闊的地方暫時停歇,他們要等待後隊所有船隻全部駛出支流,並開始建立水軍營寨。
這個位置其實是最適宜建立水軍營寨的,首先,這裡的河面足夠開闊,在這裡建立水軍營寨的話可以容納下足夠的戰艦;其次,這裡離目的地南昌城已經很近,從這裡登岸作戰可以迅速推進到南昌城下,作為一支援軍,這裡離主戰場的距離遠近適宜;最後一點,就是這裡是幾條支流的交匯處,萬一打了敗仗,還可以隨時逃跑。
而且逃跑的路線有多條可以選擇,這會大大增加追擊部隊的追擊難度,也就增加己方逃脫的機率。看來東吳的水軍將領是個謹慎的人,能做到未慮勝先慮敗,而且預留了多條退路。這支東吳援軍的主將正是徐盛,他的確是一位經驗豐富、有勇有謀的沙場老將。
上次關索來犯,他就主動請纓想帶兵討伐,結果被諸葛恪截了胡,這次遇到黃敘出兵,他又主動要求帶兵,這一次再也沒有人跟他搶,陸遜也一時找不到比他更夠分量、更夠資格的將領作為這支援軍的主將,於是就準了他的請求,讓他帶領這支援軍來救援南昌城。
在與劉厚交戰時,他吃了hong軍的一個大虧,這使他深知蜀軍的戰力強悍,他從情報中也得知,這次來犯的黃敘部其中有一支部隊曾經是hong軍的主力火器部隊,這使他不得不重視起來,即使在行軍過程中,都是小心謹慎的。
可是,他的謹慎並沒有為他帶來好運,在這個河面開闊,適合建立水軍營寨,看起來最不適合偷襲的地方,東吳水軍遭受到這次出征以來第一次襲擊。
這時候黃敘正在上游的一艘艨艟快艇上,拿著一具單筒望遠鏡遠遠地觀察著東吳水軍,嘴角裂開,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在他這艘艨艟快艇後面,是密密麻麻數以百計的各色船隻。
這些船隻都是些雜七雜八的民用船隻,多數是漁船,也有一些做運輸用途,無一例外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小。相對於東吳水軍那些巨型戰艦,這些船隻能算是大犀牛旁邊的小螞蚱。毫無疑問,這些船都是黃敘臨時徵用的民船。
蜀軍如果乘這些船和東吳水軍作戰,根本不用打,東吳戰艦隻要強行衝撞過來,他們皮粗肉厚的戰艦就可以瞬間將這些皮薄餡靚的民船全部撞得粉碎。
這些船隻原本是停在兩岸的,東吳水軍派出的斥候船經過這段水路時,竟然沒有發現異樣。因為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些都是民用船,而且那麼小的船,似乎也不可能給強大的東吳水軍構成威脅。
他們一路上見多了在岸邊停靠的這種民用船,他們都知道這些多數是漁船和運輸船,有些甚至是水上人家的住所,所以斥候們看到這些停在岸邊的船一點也不覺得驚奇。倒是有個別斥候覺得這裡停的船太多了一點,不過後來一想,也就釋然了,這裡是南昌城外,又是五、六條支流匯合之地,水運交通發達一點也不奇怪。
這些船都是在東吳水軍的斥候船過去後,才開動,並逐漸聚集在江心的。黃敘將時機把握得很好,剛好避免了被東吳斥候船發現他們的動作。這個安全的時間很短暫,再過一會,就會有斥候船返回東吳水軍彙報前方情況,那樣他們就會被發現,不過這短暫的間歇,足夠蜀軍將該做的事情做完了。
“果然不出本將所料,東吳水軍果然選擇這個地方作為聚集地,估計他們建立水寨的地方也是這裡了。嗯,已經看到三百多艘船駛出支流,差不多了,可以發動攻擊了。”黃敘道。
東吳水軍這次出動的都是中小型戰艦,沒有出動那種巨無霸般的樓船,樓船雖大,但也笨重,不夠靈活,適合在大江上作戰。這次作戰是長途馳援,樓船行走不便,加上路上水況複雜,很可能進入一些狹窄、水淺的河道,甚至遇到礁石,這些因素都限制了樓船的應用。
東吳的樓船也不多,每一艘都可以稱之為鎮國神器,實在是損失不起,所以,這次陸遜並沒有派出樓船隨徐盛出戰。雖然沒有樓船,但這五萬東吳水軍仍然很強大,其中有幾艘是乘員接近千人的中型戰艦,當然,也有那種最小的艨艟快艇才十來個人,平均下來,每艘船的乘員大約在一百人左右,五萬人的大軍,大約有戰艦五百艘左右。
黃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