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2/4 頁)
已經大獲全勝了,可是補給彈藥也被關公消耗一空,劉厚不得不和幾十萬將士在宛城傻傻地等待著“工業部”慢慢生產補充彈藥。幸好關公沒有扣壓送到北方前線的糧草,否則劉厚這幾十萬人馬一旦斷糧,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這段時間幾十萬大軍無所事事,劉厚一方面加強各支部隊的訓練,一方面讓人拿著自己的聖旨,四處出動去收編周邊的郡縣。這些使者除了拿著聖旨外,還往往帶上一支人數不算少的軍隊。
這些跟著使者四處去收地盤的部隊一來可以保護出使的欽差,二來也可以給那些地方官們一種威壓,所謂的威逼利誘就是這麼回事。大部分地方官一看,天兵天將大軍壓境,而且一看就是兵強馬壯的那種,心裡自然就要掂量掂量,自己如果不投降能不能守得住城池。
其實這些跟著欽差出動的人馬還有第三個作用,一旦這些地方官不識好歹,不肯反正歸降,那麼這些人馬就不再是欽差的保鏢這個角色了,他們會迅速轉變成攻城掠地的強軍,順手將這些負隅頑抗的城池打下來,將縣官或者郡守扒皮抽骨。
蜀軍雖然彈藥不足,但是還有很多使用冷兵器的部隊,例如藤甲兵,再例如張飛、龐統的軍團。讓這些人去進行這種低烈度的戰爭就再適合不過了。這也是對他們進行實戰訓練的其中一個科目。
另外一個實戰訓練專案是剿匪。天下大亂那麼多年,除了大小軍閥割據之外,民間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土匪。這些土匪有些是實在活不下去的貧民,只好落草為寇,也有些真的是窮兇極惡之徒,甚至有些是原來的黃巾賊餘孽。
無論是哪一種,對地方的治安影響都很大,都必須被清除。蜀國境內的土匪自然是早就被清除了的,但是這些新佔領的地方,劉厚還沒來得及去對付他們,現在正好有空閒,劉厚自然要派出一支支剿匪部隊,四處清除這些土匪。
剿匪也是低烈度戰鬥,正適合用來練兵。就是這樣,三個月時間,長江北岸到宛城這一帶漸漸恢復了太平。而劉厚卻笑不出來了,他沒有因為這些頻頻傳來的好訊息而感到多開心,反而因為一件事感到很憂心。
令他憂心的事就是,這三個月荊州只送了少量的彈藥過來。大軍現在一方面要訓練,一方面要剿匪和攻打一些不肯投降的城池,雖然已經儘量使用冷兵器的戰鬥方法,可是有些地方還是免不了要用些彈藥的。
可是這三個月荊州送來的少量彈藥根本不夠這些低烈度行動的需求,彈藥一直在入不敷出,不但得不到補充,反而已經快用完了庫存。
劉厚大怒,立刻派人去查原因,很快他就得知,竟然是關公扣壓了大部分的彈藥,準備用來攻打東吳。
這一下,劉厚也沒了脾氣,如果是其他人動的手腳還好說,但是關公不一樣,他身份太特殊,而且很固執,雖然不像張飛那麼牛脾氣,但是他固執起來也是很少有人能勸得住的。
他能感受到關公對東吳的憎恨,也理解他的憎恨,因為他當年受到的屈辱的確是一件令他終身難忘的事,劉厚理解,以他的性格,如果不能洗刷這種屈辱他是死不瞑目的。
他能忍到現在才發作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理解歸理解,劉厚是絕對不能允許這個老憤青因為一己私憤而影響全域性的,所以他親自寫了封信去勸阻關羽。
在信中,他勸關公說,現在暫時還不到全面攻打東吳的時機。東吳水網密集,河道縱橫,兼有浩瀚的雲夢澤,也即是說,東吳在水面上有著戰略縱深,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水軍,現在貿貿然去攻打東吳,不但不能將東吳完全滅國,還會造就無數水匪。
事實上,劉厚還漏考慮了一個地方,那就是東海上的海島,例如夷洲(臺灣),東吳朝堂早就對未來一旦不敵蜀軍,如何儲存實力有過討論和規劃。他們當時定下的計策除了躲進雲夢澤外,還有一個選擇就是轉移到夷洲去。
所以,在水軍真正強大起來前,東吳不是說滅就能滅的。劉厚將道理在信中詳細給關公解釋了一通,他生怕關公還是不肯聽他勸告,派了步騭親自跑一趟荊州去送這封信。
之所以派步騭去,是因為步騭曾經是東吳的重臣,雖然他現在已經對蜀漢,對劉厚死心塌地,但他畢竟是個念舊情的人,就算他知道東吳的覆滅最終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如果能有辦法延緩這個時間,他一定願意為此付出努力,當然,前提是不損害蜀漢的利益。
也就是說,步騭到了荊州後,一定會盡他最大的努力勸說關公暫時放棄攻打東吳,在這件事上,他一定不會怠工,至於他會用什麼方法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