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2/4 頁)
度。所以他打算先休整一段時間,等後勤物資補充完全再繼續進兵。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 遷都
第二百三十九章遷都
司馬懿見劉厚不同意馬上出兵繼續北伐,不由得著急了起來,數次找劉厚痛陳馬上出兵的必要性。△,。。他認為,現在魏軍新敗,兵將膽喪,士氣低落,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時機。關鍵是,如果時間拖久了,魏國朝廷肯定要遷都的,到時候曹丕逃到關中去,依靠關隘據守不出,那要收拾他們就要大費周章了。
聽了司馬懿的話,劉厚猶豫不決,他雖然知道司馬懿說得不錯,時間長了曹丕肯定會逃之夭夭,可是讓他拿士兵的生命去換這個戰機,他老大不樂意。他總覺得,有了火器,這個年代什麼城池什麼關隘都不成問題,就算曹丕逃到天涯海角也沒問題,三國時代,最貴重的還是人命,珍惜人命比什麼都重要。
司馬懿苦勸無果,就去找張飛和龐統,鼓動他們幫忙勸劉厚出兵北上。龐統也是頂級的軍師,自然明白現在的戰機難得,很贊同司馬懿的意見。張飛雖然對司馬懿很不爽,但是他卻無時無刻想北上找魏軍大戰一場,竟然出奇地沒有反對司馬懿的提議。
於是,張飛和龐統也來找劉厚勸諫出兵,他們說不應該錯失這個一舉覆滅魏國的戰機,並表示可以讓他們的軍團出動北伐。劉厚見兩大頂級謀士都意見一致支援繼續出兵北伐,連自己的二叔也來勸說,只好同意了。
這次出兵劉厚決定讓張飛、龐統軍團出馬,他們有二十萬人,基本上是冷兵器部隊,又沒有參與那場殘酷的阻擊大戰,戰爭物資沒什麼消耗,讓他們去總比讓hong軍的精銳去被白白消耗要好。
而且,劉厚也不是完全沒有憑藉,那場阻擊戰因為事發倉促,克秋殺部隊和憤怒的小鳥部隊沒能及時運輸到前線,所以它們沒有用得上,儲備的彈藥還很充足。
劉厚下令這兩支部隊和一半的熱氣球跟隨張飛、龐統軍團出動,全力配合他們攻取城池。有這三支遠端大殺器,相信一定能將蜀軍的傷亡減到最低程度。
軍情緊急,張飛和龐統大軍在樊城休息了兩天後,就出發北伐,第一個目標是宛城。
而現在的魏國,已經亂了套。之前曹丕採納了王朗的意見,一邊遷徙部分朝廷機關和物資到長安,一邊下詔勤王。
雖然是下詔天下勤王,可是,他們最為倚重的部隊就是在新城郡的曹仁部隊。這支部隊人數多達三十萬,而且常年和蜀軍作戰,屬於精銳中的精銳。
關鍵是,他們離許昌很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許昌,參與保衛許昌的戰鬥。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勤王的詔令還沒送到新城郡,這支部隊就已經被蜀軍擊潰。魏國朝廷上下寄以最大期望的一支勤王部隊以一種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煙消雲散。
曹仁那三十萬人,最後只逃出去了兩萬多人,就連這逃出去的兩萬多人,也有大半做了逃兵,真正被魏軍收攏的只有千人左右。這還是因為在宛城的夏侯霸派了很多斥候出來偵察敵情,及時發現了新城郡的戰況和這些潰兵的存在,及時派人過來收攏這些潰兵,否則這些潰兵很可能跑得一個不剩。
不過收攏回來的這一千個已經被hong軍兇猛火力嚇得膽喪的潰兵,基本上對宛城的防守起不到什麼補益作用。相反,他們會把恐慌帶到軍營中,起到負面的作用。
說回魏國朝廷的反應,他們原本還只是兩手準備,還存著先抵抗一下的心思,在得知曹仁大軍覆滅後,朝廷上下,哪裡還有能鎮靜的人,都上躥下跳地攛掇著曹丕趕緊遷都。
曹丕也被嚇破了膽,他也沒想得到蜀軍竟然那麼恐怖,三十萬大軍一天內灰飛煙滅,按過去的認識,那麼多人馬,即使那個主將是一頭豬,不會任何戰術,讓大軍站在那裡任人宰殺,也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被殺光,更何況主將是曹仁這種百戰猛將。
這個時候,他才深深體會到,司馬懿原來的策略是多麼正確,別說是二十萬,就算是三十多萬魏軍和蜀軍野戰,也被人一戰而滅,如果司馬懿不是依靠堅城,並用大部隊做了一個包圍圈威逼著蜀軍,那裡能守得住那麼長時間。
如果不是那個可惡的宦官壞事,說不定司馬懿還像一根定海神針那樣牢牢地釘在襄陽呢。不但曹丕有這種想法,朝廷中很多大臣也是這種想法,他們只知道責怪那個宦官,卻渾然忘記了自己當初是怎麼攻擊、彈劾司馬懿,說他畏戰不前,不敢和蜀軍決戰,只敢像烏龜一樣縮在城裡。
不過這種想法也不過是短暫地出現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