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今天的第二更終於完成了,彼岸躺床上挺屍去鳥,大大們晚安!撒花撒花~~吼吼~~
第六十四節 親自上陣
果然,這些被師父抓來的“壯丁”要比廠裡原本的那些老員工靈活很多,有什麼地方不對,只要稍稍說一下,他們就能及時調整。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把一群人整得夠嗆,你想想,這豆腐乾的手藝沒個幾十年的沉澱能夠學得出來?人尚且需要學習那麼久,機器需要的調整就更多了。
幸虧乾爹算是制豆腐乾的行家,而郭戈算是個半吊子的豆腐乾廠工程師,再算上師父這個總指揮,一群人配合得很好,這才在幾天之內把這麼一項複雜的工程搞定。
看著黃澄澄的豆腐乾,聞著那誘人的香味,眾人心裡充滿了成就感。而第一鍋出爐的豆腐乾,理所當然的就全部倒進了眾人的肚子裡。
接下來,師父和門下的眾人就負責教授那些老員工各自的工作,乾爹就負責研究新品種(這是郭戈給他的任務,因為如果要大量銷售的話,就需要借鑑後來的那些豆腐乾廠的做法,大小形狀味道都要各不相同,這樣才容易佔領市場),郭戈則負責設計包裝和打廣告。
各人分工明確,所有的事情都進行得有條不紊。
對於包裝的設計,郭戈心裡其實已經有了腹稿了,說來也簡單,就是用透明的真空包裝袋,然後正面畫上他們縣城的標誌性建築——古城門,在空白部分印上註冊商標,寫上名稱,特點,廣告詞;背面則是以“大良心”的公章為底,然後仿照食品的說明書寫上食用方法、主要成分、廠家、地址等等,算得上是簡約大方質樸,已經能滿足現階段產品的包裝了。
至於廣告,郭戈想出了幾種方式。一是,出錢在電視臺購買廣告權,播放最簡單的廣告,就是那種沒有人物,只有產品名稱和廣告詞的那種。
這也是沒辦法,現在資金並不充裕,製作廣告的工藝又沒有達到郭戈的要求,而且範圍還只是在縣城及其周邊地區,所以,用這種方式是最經濟實惠的。
而廣告詞,不用說,郭戈又是抄襲的,如果不趁那些大品牌還沒使用這些廣告詞的時候趕快用的話,就浪費了,畢竟,只要他們一用,郭戈再用的話就成了侵權。
這次用的是“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以及“好吃看得見”,這可都是後世耳熟能詳的。至於會不會影響到“麥氏咖啡”和“康師傅”的利益,郭戈才不管呢,能夠打擊到這些外資企業,郭戈是非常樂意地,哦霍霍霍~(一張小臉笑得之奸詐,可謂史無前例,走出去能嚇倒一大片)
第二嘛,不用說,那是郭戈最熟悉的區域,報紙。很瞭解報社的彎彎道道的郭戈硬是用非常低廉的價格搶到了一個很好的廣告位,當郭戈得勝歸來時,在他身後是報社廣告部主任欲哭無淚的臉。(他心裡現在可能在向上天哭訴,老天爺啊,為什麼要找個小惡魔來欺負如此老實的我啊~)
第三,則是常常被人們忽略的移動廣告。在縣城裡,每天有幾百輛三輪車在不停的穿梭,大街小巷都有他們的身影,可以說,那上邊打廣告絕對是一個絕佳的方式。由於這個時候還沒有人在三輪車上打廣告,所以郭戈又是以他想不到的低價和三輪車的負責人達成了廣告協議。
第四呢,還可以傳單,不過對於這個方法郭戈卻不準備用,因為這個時候人們的觀念中,傳單的都是騙人的,如果傳單反而讓人們對豆腐乾產生了負面影響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郭戈準備採取的第四種方式是可以作為免費廣告的軟新聞。郭戈和電視臺的人聯絡,讓他們報道一下新開的這家豆腐乾廠,而郭戈也適時的增加了他們的廣告費用,然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行為是在支援本土企業,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如果不報道的話簡直對不起他們的職業……
經過郭戈的通力忽悠後,電視臺的記終是同意了在三天後去豆腐乾廠採訪。
之後的採訪,在郭戈這個大行家的引導下可謂是一切順利,將豆腐乾廠全面的呈現在了觀眾面前,相信看過這個採訪報道後,絕大多數人都會對“大良心豆腐乾”產生好感的。
不過攝製好後,郭戈卻想到了這個時候電視臺那不敢恭維的編輯水平,思前想後,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