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殷實富裕。衛綰還答,得人。於是太子不復問。
軍師在隆中時,亦與父王言:北讓曹操佔天時,東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以此可見,人乃國家之本,才為社稷之基,得人者得天下。若興漢室,唯有得人。
太祖高皇帝(劉邦)為一介市井流徒,然胸懷大志,長於用人,於是統率群雄,逼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將齊王韓信而統一天下,帷幄當中,則有張良、陳平,朝堂之內,伴有蕭何、曹參,為大漢開創一代風氣。
世宗孝武皇(劉徹)帝黜百家,尊儒術,撫南蠻,驅匈奴,締造數萬裡大漢王朝,成就四百年帝王榜樣。
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出身稼穡,志在天下,雲臺二十八將輔佐左右,戎馬生涯,南征北戰,掃平奸賊王莽,重興漢室基業。
縱以曹操之奸雄,亦三舉召賢令,惟才是舉,得而用之,東征西討,平定中國,虎視天下。
我父自斬黃巾而起,縱橫天下,威名鼎盛。然向無尺寸之地以立足,及得軍師,如魚得水,定荊州,平益州,乃叢集賢。可知得人之要。
今雖有土,然漢室未興,家國未復,中原陷於賊手,荊州亡於孫權。駿馬失群,無以奮進,神龍無雨,亦難飛昇。我思群賢,如涸澤之望雨露,嬰兒之望父母。還望太傅及諸公重之重之,切勿輕慢。”
說完話,我向眼前三位大臣深施一禮,連連拜託。
三人雖知我重視選材,卻沒想到我把選才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不由也自動容。
孔明道:“少主之言絕妙,稍加修飾,便可成文。”說著提起筆來,不加思索,一揮而就,寫成一篇求賢令。
我看了看,比我所說的強之百倍,不由稱讚。許靖和法正也自點頭。
於是討論細節,我堅定的認為,不能只延續漢時的察廉舉孝,更重要的是任賢用能。
所舉之人,無論是平民還是士大夫,無論讀過書還是沒讀過書,甚至無論是漢是夷,是蠻是胡,只要有才能,就可以獲得官職。
其次是設立太學,獎勵學習,以教授儒家和法家為主,以傳授治國、理財和強兵之道為主,國中文武,皆須入太學講學。鼓勵蜀中人出蜀遊學,對歸蜀者按其才能,任用官職。
再次是舉良工,民間凡有能工巧思者,官府高價徵用;第四是舉良策,凡能提出治國、富民、理財、治水和強兵良策的,皆有重賞。第五是舉……
這樣一直商量到過午時分,許靖摸摸肚子道:“世子,我餓了,不知三位如何?”我這才覺得飢腸轆轆,很不好意思得看看三位長者,特別是許靖已然年邁,忘也隨著我捱餓。忙讓人安排飯食。
飯是早就準備好了,但議事廳有嚴令,議事期間,任何人不得打入內打攪,違令者斬,所以庖丁也不敢入內,而廳中服持的諸葛喬也聽入了神,竟未發現。
飯後繼續商議,鑑於東漢末年出現“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現象,效“月旦評”之故法,將評選結果於各縣、鄉、亭公之於眾,誰有不滿,可公然提出,評定之後,再行修改,如無異議,再行執行。
這樣監督的人多了,就可以有效的解決舞弊問題。又想到好多能人未必通曉文墨,我請孔明找下王平,這位王將軍據說識不了十個字,把文告專門弄了一份可以輕易聽懂的。又讓他找通譯,譯成蠻夷各族文字,孔明大笑,蠻夷各族還沒有文字。
我想了想,讓他找人編成兒歌,在民間傳唱,只是這樣一來,又要累他了。雖然孔明現在剛過四十,年富力正強,但我還是怕累了他。可國事繁重,離開他又不成,我把宮裡翻了翻,送了好多補品給這三位大臣。
三人含笑而退。
第一部 風雲漸掩英雄色 第三十一章 真相
看看時辰,早已日色偏西。我伸伸腿踢踢腳,覺得腰腿有些發木。我猶如此,想想這三位大臣何堪。
但是,不努力是不成的。
我帶了諸葛喬,向後宮走去。忽聽到前面有人在哭訴,聲音被壓得極低,又有人厲聲喝斥。
我快步走上,卻是一個婦人帶了個三四歲的男孩子正在向護衛求告什麼。
我一眼認出,那正是劉升之的妻子蘇氏和兒子劉謐。
我心中一亂,接著是一陣怒火湧上。快步走上,給了前面的護衛一記耳光,喝道:“父王在這裡休養,你們將閒雜人等放入,是何居心?”
那護衛伏地,正要分辯,我已喝道:“拉下去,重打四十脊杖!以後誰也影響父王休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