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所以寶玉和黛玉二人原本看著很好的一段姻緣,至今都沒有定下來。
這件事情越是往後拖,眾人便覺得王夫人的勝算越大,畢竟老太太如今年紀大了,這個家裡,早晚都是王夫人說了算的。
賈府的奴才們都曉得的道理,賈母和王夫人如何不曉得?所以王夫人可以等。但賈母如今也等,其中因由可就不好說了。而黛玉原就是七竅玲瓏心之人,這麼簡單的道理如何不懂?所以寶玉今晚的話,她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別說寶玉明天見著賈母未必能開得了口,即便是開了口,恐怕也只會被駁了回來。賈母縱然再有心思讓這兩個玉兒結成一對兒,經過了今天南安太妃的事情,她也沒了那個心思。
黛玉躺在床上,思來想去,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
然也就是今夜,黛玉的|乳母王嬤嬤也走到了她生命的盡頭。當日她從賈府搬出來的時候,原想著和兒子團聚幾日便回去陪伴黛玉的,誰知那一次中風之後,便癱倒在床上。經過太醫院的院士親自問診,最終的診斷是王嬤嬤已經心力衰竭,到了油盡燈枯之時。無需用藥,太醫只是囑咐王沐暉盡心伺候老人,想吃什麼便給她吃什麼,想怎樣便怎樣了。王沐暉聽了母親的話,怕黛玉擔心,所以一直報喜不報憂。所以王嬤嬤臨走的這晚,終究是沒見到黛玉一面。
王沐暉守在母親的靈床前,默默地想著母親的話。
王沐暉九歲的時候被林如海施恩,脫了奴籍,可以跟正常人家的孩子一樣讀書上學。可謂是如出籠之鳥。再加上林如海對他一直很喜愛,原來在林府當差的時候,便在書房伺候差事,早就把那四書五經背熟在肚子裡,所以他去私塾上學的時候,也深得老夫子的喜愛。王沐暉一家人受林如海的恩澤很深。王沐暉和父親出林府之後一直得林如海的照應,才能安然度日。以至林如海去世的時候,也留了一筆財富給王沐暉,目的就是要他好好讀書,可以不被世俗之事滋擾。
王沐暉的父親臨死之前一再囑咐他,如論如何不能忘了林家的恩惠。而這一夜,王嬤嬤臨死前更是握著王沐暉的手,要他答應,無論如何,都要護得黛玉周全。王沐暉跪在靈床前,看著上面躺著的母親那已經冰涼僵硬的身體,剛剛發生的一幕又浮現在眼前——
“暉兒,你的父親原來是個沿街乞討之人,母親我呢,原是罪臣之後,被官賣到繡房裡做工的。是老爺和夫人救我們出了苦海,雖然為奴為俾,但從沒受到過苛待。便是小主子,她的為人你也看見了,絕不是那種薄情寡恩之人。所以你要答應我,將來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想辦法護得姑娘的安全。榮華富貴不重要,功名利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姑娘要有一份平靜的生活。你懂不懂?林姑娘原就是我們的主子,但也是你的妹妹。你原就有個妹妹,你是知道的,可是她福小命薄,只生下來不到一個月便死了。若是沒有姑娘,為娘恐怕也早就隨著你那苦命的妹妹去了。所以以後的日子裡,你待林姑娘不單要有為奴的忠誠,還要有為兄的關愛。記住了?”
“娘,兒子記住了。以後待林姑娘,不單要有為奴的忠誠,還要有為兄的關愛。”王沐暉看著奄奄一息的母親,淚流滿面。原來想著,自己功不成名不就,沒臉接母親出來,可如今自己不過是個六品小官,依然名不成功不就的時候,母親又要離自己而去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王沐暉今夜豈會不傷心?
對待林姑娘,不單要有為奴的忠誠,還要有為兄的關愛。
王沐暉喃喃的唸叨著這句話,跪在靈床前。一身雪白的孝衣在一支支白燭下越發的耀眼。
黛玉對王嬤嬤去世的訊息卻一點也不知道。因為瀟湘館裡多了四個婆子看守,外邊很多事情都無法傳進來,紫鵑也不敢輕舉妄動。黛玉原想著別叫奶孃為自己擔心,於是只是靜守其變。
而王夫人也正好趁此機會,把寶玉和寶釵的婚事定下了。賈母已經無力反對,只一句:兒女之事,還是你們做父母的操心罷了,我是隔了一輩子的人,就管不了這麼多了。
王夫人等的就是這句話,當時便把鳳姐兒叫了來,暗暗地商議好了,趁著晚間賈政在自己屋裡歇著,便把這是同賈政說了。賈政原本也是個墨守成規的人。寶釵的性格自然也很符合他的脾性。再說了,內宅女人家的事情他向來很少關心。定了姨太太家的女兒反倒比外邊的更好些,最起碼人品性格兒是早就熟悉的了。
薛姨媽那邊自然是高高興興,她們娘們兒死皮賴臉的熬在這裡這麼多年,外邊自家的房子產業都不去住,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