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著做了。我們身邊的很多小事,做起來很簡單,都和環保有關,環保不僅是保護環境,還要節約資源,物盡其用。
當然,我們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環保,只能是相對的環保。造紙廠是汙染大戶,浪費水還汙染水,但我們不可能不用紙;製藥廠對空氣、水質、土壤,都有可能造成汙染,但我們總會生病,必須要吃藥;印染廠也是,我們穿的衣服不可能都是原色,如果全世界的衣服都一種顏色,那也太單調了……我們並不是不要工廠,而是要控制好汙染,提高人的素質,加強環保執法力度,要落實好“三同時”,就是工程建設和汙處設施的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處理過的中水,還可以迴圈使用,或者用來洗手、澆樹、衝涮場地,我們現在為環保所做的一切,其實受益人,正是我們自己。
我曾站在一條河水發黑的小河邊,給兒子講過一件往事,我說:“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在溝渠裡捉魚,如果一時捉不到,我們就會把水攪混,魚因為缺氧,就會浮上水面呼吸,這時魚兒反應遲鈍,我們很容易就捉到了,有的魚兒甚至受不了渾水,翻著肚皮直接漂在水面上,暈了。”兒子說:“我知道,這叫渾水摸魚,我學過這個成語。”我指了指河水說:“這下你應該明白河裡為什麼沒有魚了吧?”兒子點點頭說:“河水這麼髒,一直不變清,魚兒就沒法活了。”
兒子在勞動節前一天就放假了,因為店裡生意不是很忙,我叫妻子看店,我陪兒子去逛街。妻子說:“逛街是女人的專利,你怎麼剝奪我的權利了?”我說:“其實我不是去逛街,我是帶孩子去逛市場。”妻子說:“少買點東西,現在掙錢不容易。”我笑道:“我有買過奢侈品嗎?一瓶大寶我都用了兩年。”妻子笑著說:“你買過貴重的東西,電腦都買了三個,忘了嗎?”我想起來了,笑道:“我承認,第一臺電腦買得早,是98年的聯想電腦,花了將近一萬塊,但後面的兩臺我都買的二手機,一臺兩千塊,不貴呀。”妻子說:“我反對你買舊的,你就不聽。”我笑道:“老的比新的好,老的更珍貴。”妻子反駁說:“誰說的?”我說:“老朋友,老婆,還有古董,不都是老的舊的好嗎?”
到家裡叫上兒子,兒子在看電視,不大願意出去。我說:“看電視要多看看新聞,還有人與自然、動物世界之類的,你看那個古裝劇,純粹是胡編亂造的,一點意思都沒有。”兒子說:“新聞我不喜歡看,動物世界還沒到播出時間。”我說:“別看了,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兒子說:“去哪兒?”我說:“給你買個書架,再買點書,課堂上的書,知識是有限的,你要多看看課外書,補充課外知識。”聽到買課外書,兒子高興了,答應和我一同前往。
我和兒子坐上了一輛公交車,過了幾站路後就下了。兒子說:“是先買書還是先買書架?”我說:“當然是先買書,買了書後拎在手裡,然後去挑書架,再一起回家。”兒子說:“可是,新華書店不在這條路呀。”我說:“這兒有家古舊書店,買書打五折,一樣的書,當然要挑便宜的買。”
走進書店,裡面的書琳琅滿目,一樓二樓都是新書,我們直奔三樓。我一有空就要逛書店,對這兒熟悉。三樓幾百平米的空間,隔成連著的兩間,四周是書架,中間是一張大臺子,臺上堆放著各種各樣的書。這裡除了出售舊書,也對外收購舊書,市民有看過的書或雜誌,放在家裡沒用,只要沒缺頁破損,可以低價賣給這家書店,書店再向讀者出售。
這裡雖然有好幾十人在翻看著,挑選著,但很安靜,沒有商場裡的那種喧譁。兒子看著滿屋子的書,說:“這麼多的書,怎麼看得完呀?我一天看一本,那要看多少年啊?”我笑道:“世界上的書,你是看不完的,但我們不能老看書,還要工作,還有其它事要做,所以,我們買書,要挑自己需要的,自己喜歡看的,各取所需,就能真正地開卷有益了。”兒子興奮地說:“那我自己去挑了。”我說:“你挑好了拿到這邊收銀臺,我來結帳。”
遨遊在書的海洋,就是呆上一整天,也是不覺得長不覺得累的,但我還要去買書架,還要回去開店,不可能在這兒逗留太多時間。半個多小時,我挑了幾本明清時期的作品,有《聊齋志異》、《老殘遊記》、《閱微草堂筆記》,還有一本用蘇州方言寫的《九尾龜》,另外買了本《生活的藝術》,這是林語堂先生寫的,我心儀已久。這些書夠我讀兩三個月了,書太多來不及讀,蒙上灰塵反而是對書的不敬,因此,我每回給自己買書,不超過五本。
兒子買的是《安徒生童話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