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部分(第2/4 頁)
城牆上,數萬神策軍士兵只能縮在城垛下方,或者幾個人合力舉著鐵盾縮在角落裡。石頭落在盾牌上發出清脆的叮叮噹噹的聲響,震得他們手臂痠疼。
投石車的攻城壓制雖然原始,但不得不說,在古代戰爭之中,大量的投石車還是壓制城頭的最佳手段。這比弓箭和弩車等其他手段要奏效的多,因為這是大面積的壓制,無需精度。拳頭大小的石塊看似殺傷力不大,如果躲避不及時,暴露在石塊雨中片刻,保管你被活活砸死。而大範圍壓制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便是,可以將城牆上的防禦設施砸毀,可以讓步兵更完全的接近到城牆下方,可以更快的發動攻城。
神策軍當然對對方的攻城投石車也有所反制,但手段卻極為有效。城頭上的數十門虎蹲炮是不管用的,因為對方的投石車分佈在一百五十步到二百餘步的範圍內,那是虎蹲炮射擊的近死角。虎蹲炮隨便一發射,都在裡許之外,一時之間也無法控制裝藥量,讓距離僅在一兩百步的距離內。但劉德海還是將剩下的十幾門虎蹲炮放置在通州西門廣場上。這樣便拉開了整座城池的距離,可以隔著一座城池將炮彈發射到城外。十幾門炮發射出的實心鐵彈倒也砸毀了不少投石車,但這種攻擊方式顯然沒有太好的效果,只能是聊勝於無了。
劇烈的石塊轟擊持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李光弼下令步兵陣型開始推進。一聲令下,裡許長的攻擊陣型宛如波浪一般的向前推進,場面極為壯觀。
這一次攻城步兵擺的既非方陣,也非是一窩蜂的猛衝向城下,而是一條條呈橫向排列的橫向軍陣。在攻城作戰中很少用這種陣型,這是一種已經被淘汰了的原始的陣型。在對方城頭火力兇猛的弓弩阻擊下,這種陣型便等同於排隊送死。但這一次卻截然不同,李光弼這麼做的原因正是因為有了他設計出來的連環盾。而這種一字排開的波浪形陣型,正可以發揮連環盾的特點。
每一橫列的隊伍都有三排士兵,最前面那名士兵的任務便是將近一人高的巨大的木盾舉起,幾百只大木盾的邊緣以鐵鉤鉸連,左右相連,形成一道巨大的橫排屏障。而其後方,掩護的有一排弓箭手,一排抬著雲梯的攻城步兵。就這樣,每三排士兵為一橫列,組成一個一千二百人組成的波浪陣。這樣的陣列一共五十個,正好將所有的連環盾都用上。那麼第一波攻城兵力便高達六萬人。分別為盾手兩萬,弓箭手一萬人,攻城步兵三萬人。
攻城波浪陣慢慢逼近,很快,前隊便進入了城下百步之內。此時,投石車尚在轟鳴,城頭尚且籠罩在一片煙塵之中,但在城樓頂部高高木塔上的一名旗手揮動了手中的旗幟。下一刻,城頭的煙塵之中一股黑色的烏雲鑽了出來,帶著嗖嗖破空之聲朝著城下的攻城兵馬射來。箭支的密集程度讓人咂舌,那可是東城牆上的第一波弓箭的攻擊,是最為強悍的一波攻擊。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密集的箭雨竟然沒有給攻城兵馬造成太大的殺傷。數萬只羽箭落入攻城陣型之中,如雨點一般擊打在大盾上,一千多士兵中箭倒下,但整體的連環盾陣型卻沒有渙散。因為盾牌被鉸連在一起的緣故,即便盾兵被射殺,盾卻未倒。後方計程車兵及時跟進,撐起大盾,又讓整體陣型保持完整繼續前進。
所以,雖然每一隻盾牌上都扎滿了弓箭,甚至有的盾牌被箭支衝擊之力射的四分五裂,但他們同樣可以迅速的鉸連在一起,恢復陣型。第一輪的弓箭反擊是城頭最強的反擊,但數萬羽箭之下,只射殺千餘人,這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失敗。
波浪陣迅速推進,此時的投石車也終於停止了轟擊,因為己方已經接近城下,投石車的轟擊會誤傷己方兵馬。轟擊停止之後,強烈的北方將城頭的煙塵迅速吹散,城頭上方,無數的守城士兵的身影顯現出來。在看到城下攻城兵馬已經進入距離護城河三十步的距離,即將抵達城下時。神策軍守城兵馬的漫天的箭雨便源源不斷的朝著城下的波浪陣覆蓋而至。
黑壓壓的箭支織成了一張網,將衝在前列的上萬敵軍籠罩其中,讓本就陰沉的天空變得更加的昏暗。在一張箭雨組成的巨大的天網籠罩之下,那種感覺真可以用魂飛魄散來形容。
嗡嗡嗡,弓弦震動之聲宛若悶雷在城頭滾動。
噗噗噗,箭支射入血肉之聲如入敗革之中。
篤篤篤,箭支射中木盾的聲音如雨點選打荷葉般的稠密。
然而,即便是如此兇狠而密集的打擊,連環盾陣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效果。巨大的盾牌基本上可以將每一排的三名士兵的大部分身體,在箭雨襲來的那一刻,他們抱成一團縮在盾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