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東晉滅亡之後,南朝歷宋齊梁陳,劉宋以後謝家在朝堂勢力越發淡薄,及至隋唐,陳郡謝氏早已不復當年鼎盛,在朝堂上鮮有高官顯爵。
謝氏子孫流散定居各地,謝靈運有一支後人回到了祖籍陳郡,便是唐時的陳州淮陽等地,其中有一脈便是謝逸家。
謝逸笑了,原以為只是鄉野小門小戶,卻不想竟是陳郡謝氏後人,祖上曾是烏衣巷裡人家。
雖說今非昔比,但陳郡謝氏終究是名門望族,在非常講究門第出身的大唐,這個身份還是很有用處的。
杜氏輕聲道:“雖說家裡換了住處,但你當年的書卷都還留著,你好好讀書,爭取寫出好詩文,去刺史府行卷。只要你莫要再任性胡為,品行端正些,以陳郡謝氏子弟身份,大有機會奔個好前程。”
謝逸大概知道,行卷是讀書人向權貴自薦的一種方式。大唐講究門第,尋常百姓,尤其是門第不高者,向權貴府上行卷,以期才華得欣賞和舉薦,或得以揚名,從而平步上青雲。
當然了,行卷在某種程度上有投名狀的意味,若得某權貴賞識舉薦,投卷者等若成為其門客下屬,至少也要追隨驥尾,馬首是瞻。
行卷最主要的方式便是詩文,唐詩興旺,上到帝王將相,下到百姓黎庶皆喜讀詩。所以若能做出好詩,才名遠揚,被賞識得舉薦的機會能提高几十個百分點。
作詩是技術活,但對謝逸而言並不難,唐詩三百首多少記得一些,隨便“借鑑”兩首名篇,便可一鳴驚人。
只是行卷……
這種類似於賣身契,還不一定靠譜的形式,謝逸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些牴觸心理。
杜氏卻道:“父親生前很希望謝家子弟能夠讀書入仕,重現祖上榮耀,三兄弟中你的天資不錯,父親對你報以厚望,可你卻……父親抱憾,抑鬱而終主要大抵為此。如今你浪子回頭,若能發奮苦讀,行卷入仕,父親在天之靈也能瞑目……”
呃……
牽涉到去世的老爹能不能瞑目的問題,一下子就嚴肅了很多,加之敗家子以前行徑太過不肖,若是罔顧先父遺願,恐有不孝嫌疑,壓力很大啊!
而且古代社會士農工商等級分明,若不出仕為官,壓根沒什麼地位,如何能活得逍遙呢?何況還有出身陳郡謝氏,名門望族的優勢在。
所以啊,入仕為官好像是必須的。
只是入仕的途徑著實不多,不是官爵二代,沒有世襲的機會,白手起家就更難了。除非當年跟著高祖李淵一道起兵,或者跟著李世民一起玄武門兵變。
可惜兩次富貴險中求的機會都錯過了,眼下想要入仕……說來說去,終究還是繞不開行卷。
罷了,那就牛刀小試吧!
ps:感謝書友平行的空間、風之舞者5638的打賞,繼續求收藏,求推薦票,謝謝!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五章 行卷難
行卷的物件多是達官顯貴,如果是在長安城,選擇的物件有很多。在朱雀大街上徘徊一陣,瞅著哪位國公,哪家侯府的大門比較順眼,然後舉著詩稿過去就行。
但在山高皇帝遠的淮陽,壓根沒得選擇。
淮陽屬於陳州,新任的刺史據說是當朝國公,姓甚名誰暫時還不知道。
國公的身份可了不得,王爵以下第一等爵位,不出意外,要麼是幫李淵打過天下,要麼就是玄武門之變立功的秦王府舊將。總之在朝廷能有一席之地,能在皇帝面前說上幾句話,舉薦個人才。
只是,堂堂國公屈尊為一州刺史,好像怪怪的,不會是觸怒龍顏,被貶外放吧?
揣測不見得靠譜,打聽一下很必要。
……
穿一身破爛的麻布衣衫去淮陽城太寒酸,靠近刺史府,說不定會被當乞丐趕走。
杜氏很重視此行,尤其是聽說謝逸已有詩文腹稿,縱然心裡將信將疑,還是當即翻箱倒櫃,弄出一身舊日質地上佳的好袍服來。
謝逸換好衣服,到銅鏡前一瞧,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這話確實有些道理,全然一個英俊瀟灑,儀表堂堂的少年郎啊!走在街上,不知道要吸引多少大姑娘,小媳婦駐足側目。
瞧,第一個便是嫂子杜氏。
看見謝逸一襲新衣,挺胸而立,杜氏眼眶不由泛紅,呆呆地有些出神。也不知是感慨他浪子回頭,還是滿懷望夫…叔成龍的期待。
杜氏走上前來,又仔細為謝逸整理了衣襟袖口,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