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
當然也看情況,一般來說,對事不對人的稿子都會發,但是對人不對事的稿子最好別發。經常有個別被正義感和良知衝昏了大腦的記者被砍死砍傷,這樣的結果往往報社根本沒不敢再用你了。因為說不定那天會因為你得罪了通天人物,搞的報社領導連主編都沒得做了。
因此你經常看到的是一些小角sè的惡行見諸報端,而大人物的惡行無人敢問津。
真正勇敢的有良知的記者是那些敢於揭露幕後交易和真相的記者,而不是在那裡一頓亂嚷嚷的公共知識分子。前者正在被嚴格的新聞稽核制度逆向淘汰,後者卻自我感覺良好並大行其道。
邵飄萍恰恰就是王振宇所敬佩的有良知有勇氣的記者,整個民國,此君揭露真相最多,膽量最大。也因此多次得罪實權人物,弄得自己在整個中國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只能躲進使館區繼續撰文,直到慘死於張作霖之手。這樣的記者才是真正的扒糞者,才是真正的勇士。至於他的死與其說是可惜,不如說是這個民族還有希望,因為還有人敢於為說真話流血。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扒糞者,真正的中國媒體人。
另外後世歷史教科書把邵飄萍被殺跟某黨創始人被殺放在了一起,常常給人兩者關係密切的錯覺。可是王振宇查證過,這兩人的死亡前後差了足足一年,除了都死於張作霖之手,其它關聯基本沒有。也不知道這樣宣傳的目的是誰在借誰抬高誰!
扯遠了,現在的問題是,王振宇一臉崇拜的豬哥樣般的看著邵飄萍,讓邵飄萍在很是莫名其妙之餘對這個民軍軍官有了一定的好感。
面對兩個記者採訪的時候,王振宇的答覆很仔細很有條理,直接顛覆了兩位對這個時代軍人粗魯沒文化的認識。同時也讓邵飄萍和黃遠生非常驚訝於這位年輕民軍軍官的膽量和勇氣。
邵飄萍:“王管帶,我非常好奇於你當時為什麼敢於冒著這麼大的風險,率領一支孤軍深入韃子兵腹地進行這樣一場夜襲。”
王振宇:“當時根本沒想那麼多,只是本著一個革命軍人的執著,無論如何要完成黃總司令的命令,摧毀韃子軍的輜重。”
黃遠生:“那後來的伏擊呢?據我所知,您當時已經得手了,不趁夜sè撤退,為什麼要冒險進行那樣一場伏擊?”
王振宇:“送上門的肥肉,如果不吃的話,是對不起那些犧牲的烈士們的。而且恰恰是這樣一場計劃外的伏擊,才使得敵軍不得不全部回援玉帶門,我也才能帶著我的弟兄們大搖大擺的從宗關原路返回啊!呵呵,現在想想也是運氣好,兩位大記者妙筆生花,可這一點得如實寫。不然讀者讀了會以為我是能掐會算的算命先生的,那兄弟以後估計真得去找個地方擺攤算命了。呵呵”
王振宇的實誠,風趣和幽默讓大家都笑開了。採訪活動也變得輕鬆愉快取來。不過截稿的時候,王振宇看了下稿子,這那裡是在報道一場軍事行動,完全就是一篇引人入勝的傳奇小說啊。(事實上,奇襲玉帶門在後來的報道中還真讓這兩位整成連載了。)
採訪結束的時候,邵飄萍甚至略有些激動的握著王振宇的手說:“王管帶,民軍能有你這樣有膽有識的優秀青年軍官,推翻滿清那是指rì可待啊!”
到是黃遠生憋著眉頭對王振宇道:“王管帶,你覺得這場革命會取得勝利嗎?”
王振宇可是來自後世,他自然是知道從最初目的的角度來說,辛亥革命是一場失敗的革命,而且還是非常失敗的革命,僅僅是現有的政治權力進行了二次分配,把權利從滿清權貴集團手裡轉到了北洋集體和部分所謂革命新軍閥的手裡。然後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列強變得更跋扈了,老百姓的rì子自然也就更難過了。因此辛亥革命固然偉大,但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完全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這不過是新生前的陣痛,不可避免的。
這些話,王振宇自然不可能和黃遠生明說,畢竟交淺言深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忌諱。他只是非常有力的握住這位民國著名記者的手道:“革命從來都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勝利的道路還很長,值得我們這一代人用一生去奮鬥和追求。”
就這最後一句話,事後讓黃遠生回味了很久。直到數年後,黃遠生在美國被國父孫中山指使的刺客shè殺,在臨死前那一剎那,他突然又想起了這句話,似乎全明白了。
漢民rì報雖然只是個小報,但此時中國的報社業也就那麼大,上海地區的報社甚至都聚集在一條街上。
訊息一經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