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姑婆(第1/1 頁)
收了攤張英叫雲深姐把衣服熨出來。等到她和家興來了在出攤。她和家興拉著童裝回到鎮上。 紅楓哥已經拉回了沙石,水泥。工人師傅在拆牆。張英又給他拿了四千,說好多退少補。 買了走親戚的禮物,菸酒糖茶這些。“今天帶你去走親戚。” “和你們家很親近。” “你怎麼知道。” “你買的禮物比給表姨父家的都貴重。” “去姑婆家” “我外婆都三十八九才生的媽媽。等我大舅二十接外公的班。舅媽家是單位的。結婚我外公就買了單位的房。 “小舅舅是七七年考上的中專。雖然國家也給錢,外公外婆總想多給一些,當然小舅結婚更要買房了,他一個人在單位等分房子還不知道猴年馬月。 外公退休回了老家。兩個舅舅掏空了家底,他們工作沒幾年,兩老相繼去世。 喪事都是我爸爸辦的,當然我外公有公家報銷。可都是我兩個舅舅去辦的,也沒有把錢給我爸爸媽媽拿回來。兩個舅舅都回來的。就是一人拿了兩塊錢,給爸爸說他們剛剛工作沒有什麼錢。讓爸爸媽媽多擔待,說什麼永遠都記得爸爸媽媽的好。可看那意思還覺得我外公他們有積蓄被我爸爸媽媽貪汙了。” “爸爸媽媽臉皮薄。就吃了這個啞巴虧。 “兩場喪事讓我們家雪上加霜。姑婆那時候吃的,穿的,用的。沒有少接濟我們家。姑婆家離我們家幾十裡。以前不通車走小路要翻幾座山。現在好點修了公路,不過路也是坑坑窪窪。” “你想把衣服拿給她們賣。” “是,她們對我們家那麼好,我有機會總要回報的。”記得有一年媽媽帶著張英拿了幾個雞蛋,和自己樹上的水果去給姑婆過生日。回來的時候,吃的糧食,幾隻鴨子叫養著。還有曬糧食的竹編曬墊,一百幾十斤是有的吧? 姑爺爺早上四點起來送她們母女,回去起碼晚上七八點鐘。爸爸不會竹編,家裡的揹簍,籮筐,……也許後世不值錢,可在那個時候真的很珍貴。農村家庭必備。 到家爸爸媽媽都在作坊忙。看到他們回來很高興,問賣衣服的情況。媽媽欲言又止“你想讓姑婆家也賣衣服”張英問。 “我看你表姨父他們家都賺了錢。就想著讓你姑婆家也跟著賺些,” “好,我們就走。”張英是懂媽媽的,這麼多年都是姑姑照顧她,現在她終於好過些,有能力也想照顧姑姑。 張清平看著說走就走的車子。想著怎麼沒人問問他去不去。 車子東顛西倒的走了四十分鐘才到村口。裡面是小路進不去。車子停在路邊的草坪上。他們娘仨拎著禮物進村裡。 有認識的人就打招呼,還有人大聲喊“許大娘你侄女來了。”姑爺爺姓許。 對面斜坡上面三間青磚小瓦房,姑爺爺有竹編的手藝,家裡比張英家寬裕。 “哪個”姑婆在那頭大聲問,她耳朵有點問題。 “我是德秀”媽媽也大聲回應。 “哎喲,是德秀啊,你好久都沒有來,我都想你了。毛狗你大表姐來了。”姑婆三個孩子,前面兩個閨女,老三是兒子。小名毛狗。 “我的媽耶,我都有兒子的人了,我叫許陽不許喊小名。” “你一百歲,也是老子的毛狗。”他們越離越近,對面那個霸道的老太太,小眼睛,塌鼻樑,還是齙牙講真話,醜。可是在張英心中她是最慈祥和藹的。 “娘娘我來看你。”媽媽說。 “來就來買啥東西,你都不寬裕。” “今年好多了,來”媽媽拉過家興“這是張英男朋友帶來給你看看。”媽媽對著她耳朵說。 “嗯,好看”姑婆上下打量家興,拉著家興“到家裡坐,幾年不見張英都是大姑娘。” “表姐,張英來你們坐。” “我表嬸和弟弟,還有姑爺爺呢” “你姑爺爺在田裡幹活。你表嬸娘倆去她孃家人。”姑婆家在農村條件還是可以的,姑爺爺竹編手藝好,平時編一些鄉下常用的籮筐,撮箕……什麼的去賣。表叔兩口子在外面打工,家裡傢俱都是時興的大衣櫃,成套的桌椅板凳。水泥地坪。這個年代他們家在鄉下算過的好的了。 姑婆是個嘴上厲害,對兒媳婦很好的人。兒媳婦也開朗包容。所以他們家是和睦的。三十年後娶了孫媳婦,也和和樂樂。姑婆是個知足常樂的人,常常樂呵呵的說她自己福氣好,兒媳婦好,孫媳婦更好。誇的兩人對她更好。 張英覺得她是個智慧的老太太,那些和兒媳婦對著幹的,沒有幾個有好結果。 最讓張英想幫扶他們的是爸爸去世後,時時叫表叔帶媽媽去他們家住幾天,一如既往的給媽媽拿這個那個。不是稀罕那些東西,而是讓媽媽不孤單。有人想著,牽掛著。 媽媽和姑婆說著她們家長裡短。張英問“表叔,我去花城廠里弄了衣服回來賣,我批發給你,你賣不賣。” “你表嬸沒在家,我得和她商量一下。”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