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準備就序(第1/3 頁)
第224章
甭看宗室大比, 這些宗室子弟考了個亂七八糟, 但,只要有腦子的, 便不會小看宗室。只看想要宗室改制, 景安帝繞多大的彎子, 內閣想這事多少年, 都沒人捅破,還是叫秦鳳儀這愣了巴唧的七品小官兒說破之後,內閣趁此東風,將宗室改制之事提到朝上來。
其實,不論景安帝還是朝中大員, 抑或秦鳳儀這愣子,大家心裡都明白, 要動宗室這樣大的利益, 必然要給宗室一些好處的。
哪怕宗室想多要幾個實缺,如盧尚書這樣有些刻板的大員,都被秦鳳儀勸著,願意默許了。可誰都沒想到, 宗室提出的不是實缺之事, 而是請朝廷蓋書院, 供宗室子弟唸書!
而且, 宗室的理由簡直是正當的了不得,為了讓宗室子弟上進!
而且,清流大員們, 你們也說過我們宗室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吧,皇帝陛下,咱們都是姓景的,您肯定也是盼著咱家孩子能改了壞習慣,認真讀書習武,一意上進的吧。
非但如此,宗室還進宮給裴太后請安時,同太后娘娘說了這事。便是裴太后,不知內裡如何,卻也覺著給宗室蓋幾所書院不算過分。不過,裴太后何其政治素養,裴太后笑道,“讀書明理,我盼著不論皇家還是宗室,都是多唸書的好。”這位娘娘深知現在朝中正說宗室改制之事,倘是旁時,這事她應了無妨。可在這宗室改制的關頭,裴太后便是以太后之尊,亦是極為謹慎,不肯多說一句,更不會應承什麼。
平皇后比起裴太后,自然是要差上一些的,但平皇后得了景安帝的叮囑,景安帝就明說了,“宗室改制正是要緊的時候,宗室怕要是來你這裡說情,不論什麼事,虛辭拖著他們就是,凡事有朕在。你莫要應承什麼,不然,倘以後朝廷法令與你當初應承的不一樣,宗室或有微辭不說,你面子上也不大好看。
故而,平皇后亦是有所準備的。
宮中其他妃嬪皆非正位,宗室便是到她們那裡說話也沒什麼用啊!
不過,裴太后還是私下問了兒子此事,裴太后道,“如果宗室只是要求建幾所書院,倒也無妨。”
景安帝道,“不是幾所,是一百所宗學。”
裴太后眉梢一挑,這就有些跟朝廷較勁了,裴太后眉峰一動,道,“這也不怕,又不是一下子建一百所,先略建幾所做做樣子,待裁撤宗室糧米之事辦下來,餘下的書院慢慢修建就是。”
因是母子倆私下說話,身邊連馬公公都去外頭守門了,景安帝低聲道,“朕倒不是吝惜建書院的銀子,建幾所,還是建一百所,於朝廷而言,時間拉長一些,沒什麼不同。只是,宗室書院一旦開建,必是要先建諸王所在藩地的宗室書院。”
裴太后心下一跳,明白了兒子的意思,“這倒真是不可不防了。”
要是景安帝說,與其建幾所,倒不如建一百所,若只有幾所,必然要在藩在鎮藩之地建宗室書院,這樣,周遭大小宗室的子弟,豈不是都要在藩鎮唸書、上學……不是景安帝小人之心,若天下十萬宗室集中幾家藩王所在州府,初時還好,可在這裁撤宗室糧米的節骨眼上,景安帝怕是要睡不好覺了。
景安帝沉聲道,“宗室書院便是修建,也只能建在京城!”
裴太后道,“你這想法自然好,只是,怕如今的藩王宗室不樂意。”擇宗室子來京唸書,自然是好。只是,這要是想得多的,就如同皇家不願意宗室學院建在藩鎮之地一個理,人家藩王宗室難道不會多想嗎?好啊,建個學校把咱們的孩子都圈京城去了,你什麼意思啊?宗室可不是傻子,只看他們上折建書院就能叫天家至尊母子都要發一回愁,便可見一斑了。
景安帝道,“一件東西,賣家要出高價賣,買家卻不願意出高價買,不一定是東西不值這個價,怕是沒想對吆喝的法子。”
做皇帝的,並不一定如何天才卓絕,也不一定要上知三千年下知五百載。
一位皇帝,做對一件事,就是難得的好皇帝了。
那就是,會看人,會用人。
景安帝這事先是與鄭老尚書商量的,這是景安帝的首席心腹,君臣二人秘議此事,馬公公依舊去外頭守門。宗室的奏章,鄭老尚書也看了,這位老尚書年紀一大把,說話也不急不徐,先道,“恕臣直言,宗室書院可以建,但除了京城的宗室書院,地方上的略緩一緩,也是無妨的。老臣去程尚書那裡問過了,今年西北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戶部的銀子緊張。不如就先建京城的宗室書院,如此,待書院建好,可以先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