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大小,並且可以在毫不知情中讀取別人大腦的時候。小偷就可以透過“讀腦機器”悄悄從別人大腦中盜取銀行賬號和密碼;政府情報人員也可以進行“神經審訊”,僅僅透過解讀別人的大腦就可以判定他人是否有罪。美國斯坦福大學神經學家朱迪。伊萊斯說,我們必須確保,讀腦機器的發展必須尊重個人的隱私。
50歲的克萊夫。科本是在晚間看到這則訊息的。他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學家兼演講家。晚20時,他在離家1千英里的地方作演講,題目是《釋夢能促人幸福》。但今晚的演講卻險些搞砸。那主持人向他說道:“說什麼並不是關鍵,你不要為我擔心,我不認為說臺詞還要準備,瞧,即使做了準備,也沒有什麼用,它反而會破壞整體美感,而且挺讓人掃興的,在這時,最需要的是靈感,而靈感就在我起身開口的那一剎降臨,可以說是屢試不爽。”那主持人說得是情真意切,以至於科本都幻想,經過他認真的一番介紹,演講氣氛一定會更加活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位主持人起身後,卻是這樣說的:“先生們、女士們,請注意,我有一個壞訊息要告訴大家,原定今晚博恩。崔西先生來作演講,很遺憾,他因事務纏身,不能到場。退而求其次,我們又想請大衛。舒爾茨先生來救場,可他生病了。接著,我又想請約翰。格雷博士前來演講也未成功。最後,我只好請了克萊夫。科本博士來替代。”全場起初還有鼓掌聲,此時一片寂靜。
這對科本來說,無疑是場災難,他生氣地想:“至少那個傢伙,自稱是被靈感降臨的傢伙,總算沒把我的名字給說錯。”幸好他的演講讓全場的氣氛再度熱烈起來。
“在我們的一生中,常常會面臨各樣的選擇,選擇職業,選擇戀人,每一次選擇的對錯都會影響到未來我們幸福與否……每當你面臨選擇方面的難題時,夢就會認真思考,作出它的選擇,而它的選擇幾乎總是更正確的。這是因為,夢對你的內心更清楚,它知道你真正愛什麼而不愛什麼,真正的需要是什麼,真正的願望是什麼……”科本在演講中提到了他在做心理諮詢時的案例。“有一個大學生即將畢業,有兩家公司向他拋來‘橄欖枝’。一家公司名氣較大,另一家稍小些。待遇也是前者稍高。但是前一家公司的工作壓力較大,後一家比較輕閒。他很難抉擇,到了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有外敵侵略,敵人的飛機在投彈,而他卻在一個地窖裡,或者說是個防空洞裡,和自己的兄長在玩牌。我們都很清楚,戰爭表示緊張。因此這個夢的意思是,如果他去了前一家公司,地位比較高,在地面上當然比在地窖或防空洞裡‘地位’高,但是那樣就會被緊張侵襲。如果他在後一個單位,地位雖然沒前者高,但是卻沒有緊張,可以舒服地過日子,玩牌是指舒服輕鬆地生活。在這兩者中間,顯然應選擇後者……”
演講很成功。結束後,還有不少聽眾追問他的工作室地址,希望有機會親身感受一下釋夢的“幸福感”。等科本送走最後一批熱心聽眾,驅車回到家,已是晚上22點30分。他按慣例在睡覺前總要瀏覽一下當天的報紙,這則有關“讀腦機器”的資訊顯然吸引了他。
“朱迪。伊萊斯,呵呵,她的想法和我不謀而合呢。”科本看完報紙,開啟了手提電腦,上了MSN。沒有好友線上,但提示說有一封郵件。
寄件人:dockenneth1941@
收件人:clivegoodluck@
傳送時間:17:08,5月8日,2006
主題:弗萊迪來了!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心情來說這件事,我的朋友!我們已經有好幾個年頭沒見了,我想告訴你,我的發明成功了。還記得十年前,我跟你說的那件事嗎。我曾讚歎:弗洛伊德是個天才。我研究了他的學說,和這些年的摸索,終於讓我的夢想成為了現實。我給它取的名字是弗洛姆,就是寫《愛的藝術》那傢伙,很棒,不是麼,我相信這個發明會為我們的患者帶來福音。
但幾天後,我就後悔了,它不是弗洛姆,而是弗萊迪。你看過那本電影,就是那個在夢裡追殺小孩的魔鬼。我製造了它,原本是要造福人類,沒想到它卻是潘多拉的盒子。它今天給我發資訊了,“在今晚,我會來找你的!”
這是對我的宣判,在今天晚上,那個魔鬼一定會無所不用其極地來毀滅我。它已經決定在今晚,把我的慘死作為它滔天罪惡的開演。這樣也好,到時候一定會有一場殊死搏鬥的。如果它獲勝,我將從此安眠,而它對我也就再無計可施了,而如果它失敗了,我將自由,人類也將遠離災難。我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