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世,從此陰陽相隔,永不得見,不由得心中發冷,渾身顫抖,睜大眼睛呆呆看著擔當大師,一時亂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十九回魂魄鑄金輪 狂劍下點蒼(四)】………
網路故障,現在才上得線來,遲傳為歉!
忽然,韓風竟聽見擔當大師細如蚊語的聲音在耳畔響起:“風兒,老衲知汝與小翠乃生死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心中早已相許,可喜可賀。然沐蘭姑娘對汝卻一見鍾情,心暗許之。老衲閱人多矣,定不會有些許差錯。善哉!善哉!情為何物?可生可死,可親可仇,汝當善處之。切記切記。”
韓風聞此言不由一怔,正欲開口應諾,陡聽擔當大師高聲吟道:“華首青巔雲千頃,絕壁靈鷲雪一灣;山僧老去無它想,半是煙塵半疏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大士!南無釋迦摩尼佛祖!金輪西轉,大限已臨,老衲去也!去也!去也!”言畢,竟雙眼一合,臉上呈現一片安詳的微笑,頭顱慢慢垂下,溘然而逝。
擔當最後的聲音在點蒼山巔振盪迴旋,久久不散……
韓風、翠羽、沐蘭三人大驚失色,猛然躍起,尖叫著向木臺飛撲過去。
豈料身形剛動,陡然間只見柴垛之下紅光一閃,一團熾烈的火苗猛烈竄起。
三人身形一滯,待要再騰身時,只聽“轟然”一聲大響,那堆絕幹又滿含松脂的樹枝已盡被點燃!轉瞬之間,熊熊大火沖天而起,哪裡還見得到擔當大師的身影!
三人慘叫著向大火撲去,但在兩丈之外便已被烈焰將鬚眉烤焦,如何衝得進去?他三人不由得魂飛魄散,心膽俱裂,一齊跪倒在地,一邊不斷地叩首深拜,一邊失聲痛哭起來。
韓風透過淚水,恍恍忽忽之間,好似看見擔當大師渾身金光閃閃,從烈火中冉冉升起,合什含笑,微微點頭,倏地化作一道金光,消失於瓦藍瓦藍的天穹深處。
好一堆焚天烈焰,直燒到當夜四更,明火才漸漸微弱下來。
韓風、翠羽、沐蘭三人滿臉淚痕,神色蕭穆,靜靜地跪在一旁,注視著那一堆依然燒得正旺的木炭。
他們如此這般地一動不動地跪著,忘了腹中飢渴,忘了雙腿麻木……崇高的敬意肅然而起,無盡的哀傷注滿心頭,深沉的懷念縈繞胸間,失去親人的痛楚又一次困擾著他們。
那烈烈炭火,到了次日午時方才熄滅。
韓風、翠羽、沐蘭此時才昏昏沉沉地站起身來,踉踉蹌蹌地朝灰燼走攏過去。
一堆灰燼之中,擔當大師親手捏就的那隻青泥缽赫然在目,靜靜地立在一塊已經燒得焦黑的石頭之上,通體青白錚亮,想不到大師信手拈來捏缽的泥土竟早好的瓷土!經烈焰多時燒煉,已燒製成了無釉瓷缽!
三人低頭看去,那青白瓷缽中竟點塵不染,但見有三枚核桃大小、通體渾圓,色如琥珀與白玉交錯雜糅的舍利子,安詳地躺在缽底,陽光照耀之下,射閃著點點璀燦的靈光。
三人心中又是一陣顫慄,復又跪在灰燼之中,對著青白瓷缽深叩不已。拜畢,韓風顫抖著雙手緩緩端起了那隻盛著擔當大師舍利子的青瓷缽,慢慢起身。翠羽、沐蘭並排跟隨在他身後,一步一步將青缽迎進了草舍中。
第二天清晨,他們三人收拾好隨身物品,每人拿了一枚擔當大師的舍利子,用綢布衫撕作三塊緊緊包紮,置於貼身之處。又在擔當大師坐化之處挖了個靈壙,將所有餘燼輕輕掃落壙中埋葬,其上又以芳草柏技覆蓋,尋了一塊三尺見方的青石立在旁邊,營造了一尊塋塚。
諸事已畢,三人插劍於地,對著那一尊塋塚跪下,以首叩地,深拜三巡,朗聲齊道:“大師再造之恩,永世銘刻於心,千秋萬代不忘。弟子韓風、翠羽、沐蘭今日下山,銘記大師教誨,永不玷汙點蒼狂劍之名。從今往後,弟子等倘若倖存人世,每年大師忌日,定必重歸點蒼靈鷲洞,拜祭大師萬古長存之英靈!”言畢,復又三拜,方緩緩起身拔劍歸鞘,三步一回頭,依依不捨,沒入石壁夾道,尋路下山。
三人立於點蒼山中和峰之巔,朝東南向看了好一陣,卻仍未能認明感通寺所在。沐蘭搖搖頭道:“我已認不出來路,更認不清感通禪寺何在。可否先下去到了大理古城,那時,我方可知前往感通寺的路徑。”
韓風略一忖道:“好,就依沐姐姐,先下山到大理古城,再由沐姐姐帶路到感通寺。”
三人同行,認準了方向,沿著中和溪北側的逶迤山脊,攀援而下。
山脊本無路徑,崎嶇曲折,碎石遍地,或松柏參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