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你……臭不要臉!
這是罵人,這絕對是罵人啊。
偏偏,陸學跋感覺自己就像被人打了一個耳光,臉上火辣辣的疼,可是……他不敢反駁和回嘴。
因為這篇文章,舉的乃是聖人的例子,文章之中,正氣凜然,這是聖人的大道理,高舉了孔聖的旗幟,以尊師為幹擼,在儒生看來,這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必殺絕技,陸學跋是什麼東西,什麼世家大族,什麼詩書傳家,什麼家裡有兩個進士出身的官宦,什麼當地名流,什麼狗屁舉人,屁都不是,打你你得立正,罵你你也得跪著叫好。
後殿中,鴉雀無聲,只有張副使的聲音在迴盪,宛如宣讀聖皇諭旨,無論喝醉沒有喝醉的人,都不由正襟危坐,面上不敢露出絲毫的不敬。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後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一篇文章,最終落下了尾聲。
可這最後一句,前句引用孔聖,後句直接旁徵博引,一擊必殺。
陸學跋身子一顫,身前的桌案磕碰了一下,頓時案上的酒壺打翻在地。
哐當……
這流水順勢直接撒了他一身。
他的臉色已是一片煞白。
這……陳凱之幾乎是指著自己鼻子罵人了。
你不是說陳凱之的恩師也未必能作的出愛蓮說嗎?可是……這文章的最後一句,實是點睛之筆:“聖人說,三個人走在一齊,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弟子賢能,懂得道理有先後,學術、技能各有專長,如此而已。
你服不服!
第一百六十一章:一箭雙鵰(4更求月票)
每一個人,無論心裡情願還是不情願,這個時候,都不得不擺出了嚴肅的模樣。
即便是王提學,亦是肅然。
這篇文章,可謂正得出奇。
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作為一篇文章,它論證嚴密,邏輯性極強,條理清晰無比,結構緊湊。說理深刻,且感情充沛,絲毫沒有令人生厭的說教治之感,欲言平實又靈活自然,可謂是動盪溜走,一氣呵成,堪稱典範。
甚至……王提學隱隱覺得,這篇文章,水平絕不在愛蓮說之下,這樣的文章,竟是出自一個喝醉酒的少年人之手,真是……王提學不禁膛目結舌,他因愛蓮說而愛陳凱之的才學,可是今日見他醉酒作文,隨手便是一篇這樣的文章出來,王提學除了震撼,便是震撼。
莫非……又是託夢?
他當然不會相信是託夢了,這篇文章,寓意深刻的同時,還是專門奔著陸學跋去的,可謂一箭雙鵰啊。
呼……
王提學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隨即四顧左右,只見每一個人都是若有所思,顯然……
他們也被震撼到了。
在另一個頭,陳凱之一副醉醺醺的模樣出了後殿後,其實並沒有去茅房。
這個時候,這個有著一張年輕俊秀的臉的少年,口氣透著酒氣,在寒冬下,面色微紅,正在這後殿附近的無數古樹之下,揹著手,徐徐踱步。
陳凱之顯得很平靜,他很清楚方才他書寫出來的那篇流傳千古的文章將會引發什麼後果,所以他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跑去瑟什麼。
行走穿梭在這古意盎然的園林,耳邊能隱隱地聽到前殿的喧鬧,這亂中取靜的環境,使陳凱之的酒已醒了一些,微風拂面,彷彿一下子遠離了俗世的紛擾,陳凱之很享受這難得的恬靜。
一個老吏擦肩而過,注意到了陳凱之,便停下了腳步恭謹地問道:“公子為何不進後殿吃酒?”
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吏,不是出自提學衙門,便是在這學廟裡公幹的,今日的飲宴,需要大量的人手,不少的文吏,也都被徵調了來。
陳凱之見他頭髮斑斑,垂垂老矣,穿著還算乾淨的皂衣,卻是巍巍顫顫,他的腿腳似乎有一些不便,所以走起路來,微微有些一深一淺。
這樣的老吏,其實有許多,他們並沒有殿中飲酒的人那般大富大貴,既沒有錦衣玉食,也不過是靠著官衙,勉強度日而已。
陳凱之露出一絲微笑,忙朝他作揖行禮道:“學生只是在這裡走一走,好醒醒酒,老先生要小心一些,這裡碎石多,莫要摔了。”
老吏呵呵一笑道:“哪裡的話,老朽已是習慣了,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心裡有數,倒是有勞公子掛心了。”
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