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陵姨與娘最瞬間色變…… “原來……原來……你已經去過……安樂坊……”孃的聲音變得好輕、近似於夢囈。好柔臉上帶著奇異的笑,淚卻不控的落下:“那你就該知道……我說的是真的……” “……你怎麼會到安樂坊……”陵姨似在自語,又似在問我,這所有的一切,都證實了我心中的猜想…… 剩下的疑問只有一個,安樂坊的孤寡,還有那個越國遺民無男丁的慘劇,跟我那個名義上的爹,到底有著什麼關係,會讓蘇蘊蘇這樣一個十歲的女孩要承擔起這麼多人的未來…… 心慌、很亂,我似乎被圈入一個巨大的洪流中,無力掙扎…… “進去吧……別老在外面立著……夜很長,足夠把那些往事講述清楚的……”陵姨是最先恢復過來的,面色慘淡的提議。 我依言木然的進屋。 的確,但最壞的結果已經出來,當一切都無可避免之後,我還能逃至何方,避至何處,…… 越國遺民無男丁,雖然有陵姨的解釋,但,我的腦海裡現在所浮現的,仍是一片血色……濃的讓人無法喘息……
第二卷 成長 第十七章 越國往事(上)
閃爵讀書 。shanjue。 更新時間:2008…9…14 15:14:06 本章字數:2704
這一片大陸,七國割據,因七國力相當,雖有吞併他國之心,卻無此一舉吞併實力,倒也相安無事,有點類似於我國古代戰國七雄的格局。 而離越兩國,互為鄰邦,幾百年來的磕磕絆絆,私心裡恨不能一口吞併對方,但明面上,甚至兩國互換質子,互為姻親,以取信對方。 所謂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暫時的安定之後,大陸的格局的悄然發生著變化,其餘幾國暫且不論,但越國卻因前越帝皇甫健的暴斃而陷入一片混亂中。 近在帝都的皇五子皇甫玉錦稱其挾遺命以登大寶,而此刻,遠在江南代天子賑災的皇太子皇甫玉衡則在皇二子皇甫玄應的支援下亦稱帝,並以聲討拭君逆賊之名,召天下共討之。原本一統之越國一分為二,雙方角力,拉開八年內亂的序章,其後,皇五子伏誅,太子暴斃。最後登上帝位的,卻是皇二子皇甫玉玄,也就是越國最後一任君主,越帝玉玄。 歷經八年內亂後的越國正疲憊不堪,國力空虛,初登帝位的未越帝甚至對國內仍無法全權掌控,人心不安,裂縫猶在,朝堂之上之上幾方勢力割據,皆想以擁立之功而大權在手。幸越國軍隊仍控制在支援越帝的原錦城城主現任的驃騎將軍蘇驚塵手中,才使大局初定。 然而,一旁虎視眈眈的離國,則在八年休養生息之後,趁越國剛一統,人心之定之際,藉口離越邊境一些小摩擦,以離國大將軍雲塵為帥,號稱百萬精兵,實為大軍三十萬,趁機揮師南侵。 剛開始時,離軍遭遇邊關守軍的強烈抵抗,但,終於雙方力量懸殊,一方是久經戰亂之疲憊之軍,一方里備戰精良,蓄謀以久,那樣戰慘烈的抵抗,仍以越軍失敗,屍橫遍野告終。 其後的進軍步伐,竟是出乎離軍意料的順利。一路之上,越國軍隊或是受前面慘烈的血戰影響,士氣低落,又或是真是這八年內戰消耗太多的戰力,離軍所這處,其軍隊多聞風而逃,而在內無軍隊人心惶惶之下,留於城池內的文官則選擇了自縛請降。 這樣的順利,大大出乎離軍的意料,原本對此情形有所懷疑的大將軍雲塵,卻會面對同樣的哭訴,離國內亂,民不聊生,官倉無存糧,軍民無守土之心,無力守之,只願速降,以求活路。 在遭遇第一個這樣投誠的安郡郡守時,大將軍雲塵是派人把請降官員暫押在一旁,派出小股軍隊進城探查之後,才敢讓大軍進入。 畢竟,雖說越國經歷了戰亂,然而,這些經歷了亂世洪爐,生死考驗的軍隊,本該大多是百戰餘生,淡漠生死之輩,怎麼這樣輕易的望風而逃,何況,先前初進越國時的抵抗,仍讓他記憶的猶新。所以,對於這位主動投誠者,他的疑多於信。 雖說這兵不血刃拿下城池應屬奇功,但大將軍仍是小心冀冀的,在確認了萬全後,才敢揮軍入城。 在怎樣對待這第一個主動投誠的一城百姓的問題時,雲塵不但從三十萬人馬中抽出一萬人馬駐守本郡,也得從軍糧中抽出一部分分給一城百姓,以示離帝仁愛之心。軟硬兼施,恩威並用。 對於那個率眾投誠,一臉卑微的主動投誠的郡守,以自己軍人性格而言,本是對這貳臣鄙視萬分,但口頭上仍得溫言安撫,先掛上個無足輕重的閒職,以圖其為其後更多的貳臣作為表率,還口頭承諾上報離帝以示嘉許。這一番舉措,也與當初全殲越國邊境守軍形成險明對比。表明投降有理,硬抗死路。 或是這樣的戰術真的有效,或許是八年內戰後,早成驚弓之鳥的越國百姓也對軍隊都顯得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