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例二:阿娟是我教過的一個學生,大方、獨立、辦事能力很強,學習成績也不錯。談到她的成長,她的爸爸非常自豪地說:“我們從孩子3歲時就培養她的獨立性。從那時起,她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來做,比如早起穿衣、疊被、洗漱都是她自己來做,到後來就連去幼兒園也是她自己去,我們先跟她說去幼兒園的路上一定要靠邊走,車過來了就站住,等車過去了再走。開始我們在後面悄悄地跟了幾次,以後就不再跟了,都是她自己去自己回,從不用大人接送。現在孩子學習也很自覺,回家後放下書包,洗完手就寫作業,直到把所有作業都寫完才吃飯、看電視或出去玩一會兒……”
看,從小養成的好習慣,長大後根本不會變。而且孩子還覺得這樣學習、生活很方便,很有條理。
誤區二:技多不壓身,盲目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現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廣泛的興趣、特長,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特長班。讓孩子學彈琴、學舞蹈、學書法、學畫畫、學奧數、學英語、學游泳、學武術,學了這個學那個。
之所以這樣做,原因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是:家長為了孩子以後能夠出人頭地,儘量多地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想以此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與競爭力。
家庭教育中的幾大誤區(2)
第二種是:看到別人給孩子報,出於技多不壓身的考量,自己也跟著報,盲目培養孩子的興趣。
第三種是:“勉強盡責”,反正我對孩子盡心了,能讓他學的都給他報了,至於學得怎樣就看他自己了,將來他沒有學好也別怪父母沒給他提供這個條件。
案例一:一個父親曾對來訪的記者說:“我女兒今年9歲,我們的經濟條件還是比較緊張的。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是給孩子報了幾個興趣班。因為我們覺得現在人家的孩子都在學,自己的孩子不學將來會沒有出息。到那時,不僅孩子會怪罪父母,就連我們自己也會後悔的。於是一到星期天,我揹著電子琴,她媽揹著塞滿舞蹈衣、鞋子、吃喝的揹包,轉戰於城市的東西南北中。一天下來,我們一家三口汗流浹背,腰痠背疼。但想一想,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心裡也就舒坦了些。可是現在孩子的學習也沒有以前好了,總感覺她的壓力太大,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看,盲目培養興趣,結果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家長也感到迷茫了。
我反對不顧孩子實際盲目培養興趣的做法,但不反對根據孩子實際的興趣和特長,在孩子喜歡又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生活,家庭經濟條件也能承受的情況下,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在這一點上我的鄰居阿張做得就比較好。
案例二:阿張的女兒很喜歡音樂,孩子的樂感很強。在徵求孩子意願的基礎上,他們給女兒報了鋼琴班。要學鋼琴,成本那是很高的,又是買鋼琴,又是請老師。但因為孩子喜歡,而且老師也覺得孩子確實有天賦,於是他們咬牙堅持,結果孩子學起來就很愉快、很輕鬆。學習累了,她就會彈彈琴,放鬆一下。現在,她的鋼琴已經考過了五級,經常在學校、市裡表演。她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在班裡總是前幾名,興趣愛好對她的學習有一個良好的促進作用。
誤區三:越俎代庖,孩子該做的事父母包辦
現在,很多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年齡還小,許多事情他幹不了,也幹不好。也有些家長認為,讓孩子來幹,還不夠給大人添亂的。於是家長便越俎代庖,本來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長大包大攬地代替了。常此以往,大人習慣了為孩子做事,孩子也習慣了依賴父母,並且養成了好吃懶做、不愛動手、不體諒父母,缺乏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缺點。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今後的生活極為不利。
案例一:我有個學生,16歲上的高一,可是他什麼事情都不會幹,什麼事情都要大人來幫忙。他不會疊被子、不會打掃宿舍衛生、不會洗衣服、不會自己上街買東西,為此常常受到同學的譏笑。他也為此動不動就鬧著退學,說要到離家近的學校去上學。對於這樣一個孩子,做父母的很操心,也很無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太嬌慣。孩子小的時候衣服大人幫著穿,飯大人給喂,玩的玩具也是大人幫著收拾,直到他七八歲還不會自己穿衣服。有時他也想幫大人乾點比如掃地、拖地、洗碗的事情,家長怕他弄不好,反而給大人添亂,就堅決制止他。結果他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看,越俎代庖的後果是多麼的可怕。勤勞而富於愛心的家長,用自己糊塗的愛,培養了一個毫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