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似初冬,吾兒生時雨雪同。
風作乎起不絕絕,丹王將至仁心堂。
“我兒的姓名已經想好了,看他面如雪色,而且生來肌膚冰冷,就叫作悠寒好了,小名給他起做寒兒,從此我們巫馬氏又有傳人了!哈哈,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我要去祭祀,為你們討個平安,哈哈哈……”
凝丹也開心的露出了笑容,然後便說:“名字甚好,就叫寒兒吧,希望他健康。”
慕山抱著孩子對凝丹說:“你體甚虛弱,我命醫童煎制了補藥,你一定也要健康!”
凝丹應過之後就休息去了。
慕山得子之後喜露於面,容光煥發,而且當天就帶著悠寒去祭祀,祭祀的場面異常熱鬧,大小祭司齊全,祭品也是五花八門,到場的人更是肩踵相併,煙花禮花不斷,聲聲歡喜,在祭祀時慕山說:“願上蒼保佑此子能健康滿福,並且為人不惡,今後繼承吾業,救死扶傷。”然後便烹羊宰牛,飲牛羊之血,斷狗雉之肉以獻之,無不浩大。
過此,巫馬悠寒便如那驚異的寒雨一般將至人世,是禍是福,不得而知,悠寒到底是個什麼性格的人,且聽下章細道。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第二章 藥王喜得玲瓏女 悠寒狂傲甚輕浮
上回且說到慕山喜得子裔,巫馬一家沉浸在喜悅之中,仁心堂處處張燈結綵,如同婦人嫁漢,新郎娶妻一般,慕山見兒生的乖巧,倍加喜歡和疼愛,只將最好的授予他,可以說悠寒兒時從不知柴米油鹽,更不會去理會什麼煉丹製藥了,而慕山也甚至忘記了教授其煉丹製藥的技巧,只是吩咐學一些詩論、琴棋,就此悠寒也愈來愈紈絝。
這天碧空清涼,微風拂面仿若潺潺細水滑肌而過,正是馬上進入秋天的景象,金黃的葉與檀木的暗紅交相輝映,那場景美不勝收。仁心堂內也是熙熙攘攘,雖說人多,但是卻好似到了空房,原因就是醫館規定不準在此處大聲喧鬧,否則病者不治。這個時候是慕山最繁忙之時,他一邊要給病患診脈,一邊還要參候煉藥的時間,而凝丹則在一旁配製藥引。
慕山正在給一個老婦人看急症,他見這個老婦的心脈不齊,面色憔悴並且伴有熱燒,立即問她:“老人家可曾久食番麥?”
那老婦說:“老身貧窮,家中只番麥可充飢,自然久食之。”
慕山取了一袋細粟給了那老婦人,然後說:“久食番麥者,腹不易消之,常積於腹內,旺火攻心,所以這個不是什麼大病,從食物入手,將這袋細粟食光後病自然可除!”此時門外似有吵聲。
老婦接過細粟後連聲說謝之,慕山連忙回:“不謝……不謝……”這時吵鬧聲甚是響亮,慕山朝門口方向大呵去:“是誰在外面那麼喧吵,沒見我在醫病?醫童,將他速速趕出!”此時門外有一男子在吵鬧要見慕山。
那醫童趕緊來到後廳,急慌的說:“這男子甚狂傲,吵著要見您,我攔都攔不住。”說著那男子就也挨緊的進入了後廳,慕山惱火道:“你是何人,為何吵鬧我醫病,你有疾患我自然醫治……”
“藥王,我是前些年那個妻子生孩慘死的人啊,您還給了我銀兩讓我好生安葬妻子!”那個男子用羸弱不堪的聲音打斷了慕山的話。
慕山上下打量了一下那個年輕男子,他的面色由前些年的土黃變成了如門外菊花的冰白之色。然後慕山吩咐醫童送那老婦出館,隨後單獨與那男子在後廳談論。
慕山請他坐下,然後對他說:“年輕人,你今日來所謂何事,為何這樣急切的見我?”
那個年親人似乎是最後一口氣似的說:“藥王……那日你煉丹給我……叫我治病,我全都按照您的吩咐做了,起初我的病……大為好轉,可是就在去年的今日,我突然感到……胸口一悶便臥床不起,本以為該陰……陰陽隔世了,所以把孩子託付……託付給了隔壁的大嬸,但是就在我劇痛……難擋的時候,還是那個……那個曾經給我看病的山野大夫給我醫治了許久,才讓我……讓我撐到了今時今日,可是他卻說要想治好這病……必須要用孩子當藥引方才能痊癒,我自然是不答應了,於是他就說……就說讓我慢慢等死吧,明日就是他……所說的死期,我便……便也無人相托,只求藥王這人生的最後一件事!”
慕山的表情很凝重,他堅定的說:“請講,我能辦到的事情必定去做!”
“您……我們只一面有緣,您能這麼傾心,我死也無以為報啊!”那個年輕人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